|
陳家祠內的木雕。 |
|
玉器與木雕作品相得益彰。 |
木雕可謂廣州的一張名片,與玉雕、牙雕(骨雕)、廣彩、廣繡被譽為廣州傳統手工藝的門面。
在廣州傳統工藝界,無論是與玉雕大師高兆華、骨雕大師張民輝的對話,還是對廣繡翹楚陳少芳後人譚展鵬、廣彩領頭雁許恩福的採訪,他們無一沒有提及在廣州木雕行內頗負盛名的劉柏浩。每當他們傾注心血完成一件傳世佳作後,常會請劉柏浩用上等的酸枝木雕框琢架。劉師傅巧妙的構思和精良的做工,與眾多寶物相得益彰,使眾名家的精品價值大增。
●榫接木合,天衣無縫
距離商賈雲集的上下九路不遠處,帶河路171號兩間簡陋的工作室內,幾個“木頭迷”正在分工忙碌。
廣州木雕大師劉柏浩拿著一件精美的仿古瓷瓶,正在按照瓶底尺寸配製底座。他先用白線在木胚上繪好紋飾,接著雕刻、拋光、打蠟,一件仿古的底座便成型了。
近年來廣東著迷收藏木雕的行家漸多,帶旺了木雕作坊。劉柏浩以其過人的手藝和口碑,如魚得水,要訂做木製品的顧客時常要提前預約排隊等候。
這位“木頭迷”整日沉湎於他的木雕作坊。房間裏擺放著的幾乎都是他淘來的明清傢具或者仿古傢具。
作坊二樓有一對仿清圓椅,原木木色已經斑駁不堪,圓椅為紫檀木質地,做工精細扎實,搖動椅臂椅座安穩不動,如果這對一米多高的圓椅為真正的古物,市場價格可以達到數十萬元。如此“古色”和精美的紋飾能欺騙不少人的眼睛,錯將它當成古董。而劉柏浩卻憑做工辨認得出圓椅只是10多年前的仿清製品,只是他見如此大型的紫檀木原料已經鮮見,做工也算上乘,仿古手藝能以假亂真,便收藏在家。“這對椅子也值數萬,要是再多藏10年,還要更值錢。”劉柏浩說。
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內地不少木雕古董流到香港和臺灣地區,如今廣東也湧現了一批頗具實力的民間收藏者,一些外流的木雕精品又以更高的價格倒流回來。
中國古式傢具從選材、造型,到雕刻、色澤都極其講究,整套傢具不用一枚釘子、一滴膠水,僅憑匠人手工精雕細琢,榫接木合天衣無縫,甚至塞不進一根頭髮絲。這些傢具大多經歷了數百年的歲月滄桑,在民間幾番流入流出,被收藏者淘得後如獲至寶,拿到木雕師傅處修復,劉柏浩就經常接到這樣的活。他拆開傢具,按部位逐一接好榫,將開裂處彌緊,修古如舊。
●木雕佳作,視如珍寶
作為木雕大師,劉柏浩可謂子承父業。父親自13歲起一直沉迷於木雕行業。28年前,父親退休後,劉柏浩進入木雕行當,9年前開設的作坊,如今已有十五六人。經過這些年的歷練,劉柏浩的名氣在廣州木雕圈內幾乎無人不知,佳作亦有不少,只是多為應約創作,幾乎都花落它處,自己留存的不多,空餘幾幅照片。
在廣州玉雕大師高兆華家中,可領略到好木配佳玉的妙處。那是一塊玉皮翡紅而內心翠綠的玉璞,屬玉中極品,高兆華窮盡所能,製作出《古道樂韻》圖:左首飛天倒彈琵琶,與右首吹笙飛天一吹一彈間神情怡然,身上飄帶似乎隨風起舞。作品出爐後,高兆華專程找到劉柏浩為玉雕配底座。劉柏浩按照玉雕中的飛天情境,用上好的酸枝木將底座雕成縷縷浮雲,與飛天的飄逸緊緊相扣,在浮雲間又隱約雕刻出5只蝙蝠,寓意吉祥。精美的底座為飛天營造出栩栩如生的意境,也讓玉雕增色不少,這件玉器連同木雕底座開價高達40萬元。
在廣繡大師陳少芳的作品展館內,還有劉柏浩製作的各式畫框,在廣彩大師許恩福及骨雕大師張民輝的作品中也能見到劉柏浩作品的影子。木雕佳作如同一幅得體的嫁妝,將出閨的手工藝精品展示得淋漓盡致,不僅不失本色,而且更加楚楚動人。
很多時候,好的木雕作品剛剛出爐,便有行內收藏者高價求購。劉柏浩剛剛完成的仿古幾便是這樣的作品。這件高低兩層的古董幾讓劉柏浩愛不釋手,沒幾天就被某收藏迷看中,幾番高價求購,劉柏浩拍了照片、留了圖紙,才將這件作品出售。小幾的做工出自木坊老匠人盧炳權之手,劉柏浩說,廣州能做出這樣手工的匠人已經不多。仿古幾不用一釘一物,只憑部件之間的接口榫位,彎腳部分先做出榫,再彎曲,然後雕刻花紋,整個過程全靠手工,非常精緻。
●復古創新,木雕受寵
劉柏浩的木料多用酸枝木,以黑酸枝為上品。剛砍伐下來的黑酸枝木樹皮又白又紅,久置後則看不清木紋,如同廢木,而裏面卻是黑色的珍貴之色,正所謂“敗絮其外,金玉其中”,如同白酒愈老愈珍。
近年來泰國進口的上等酸枝木越來越少,大量的原料來自老撾。每年劉柏浩要採購三兩批酸枝木材,買回後先放置兩年,等完全陰乾後再用來製作,否則木雕作品容易變形。
木雕作品主要分為小擺件和傢具兩大類。劉柏浩只是偶爾涉獵傢具,而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製作小擺件上。他說:“如果做傢具,一塊木頭只能做一個木櫃,如果做小擺件能出上百件作品,滿足更多人。”隨著好料日益缺乏,劉柏浩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更拿手的小擺件上,精雕細刻,以求更多精品問世。
木雕行業遍佈大江南北,而且種類流派繁多。在廣東,廣州木雕和潮州木雕各領風騷。廣州木雕在廣州陳家祠和佛山祖廟中凸顯了它的魅力,不過潮州金漆木雕的名頭更響,它與浙江東陽木雕、溫州黃楊木雕和福建龍眼木雕齊名,位居中國四大名雕之列。此外,北京、上海以及杭州的木雕工藝也極其精湛,南京的仿古木雕、蘇州紅木木雕等也久負盛名。
中國歷代木雕風格多有變遷,然而行家僅憑造型、做工和花紋鏤刻便能大致推斷出木雕的年代和出處。劉柏浩介紹,就傢具而言,明代傢具線條流暢、造型簡約,接口銜接處緊密,但花飾較簡;清代傢具做工精細,雕花鏤紋精美,線條講究,顯得靈麗;而民國後期的傢具精品相對稍少,需要沙裏淘金。
現代人在經歷了潮流的回復後,又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傳統木雕工藝。就傢具而言,融合了古典風格的現代作品典雅莊重,顯露出的韻味同樣能迎合年輕人的喜好。經過改良的中式古典傢具引入了現代軟體傢具的概念,加入布藝元素,顏色多樣化。復古潮流的興起,為劉柏浩等廣州木雕藝人創造了更大的施展空間。
世事輪回,廣州木雕在經歷短暫的低谷後,正逐漸為人們重新認識。
●木雕工藝過程
選料:廣州木雕大師劉柏浩幾乎都選擇酸枝木,以前上好的木料來自泰國,而目前多為老撾酸枝木取代,但因兩處產地氣候差異,材質上稍有區別。
設計:不同時期的木雕作品有不同風格,中國歷代木雕風格多有變遷,仿古傢具的設計一般對應當時的造型、做工和花紋鏤刻。劉柏浩多應收藏者要求設計。
開料:用電動工具開出大料,一般有5成的損耗,而過去上好的酸枝木大料利用率高達六七成。
做胚:手工做出粗胚,再精雕細琢做出細胚。
雕刻:拉花、挑花、刮花,雕刻上花紋,這是木雕最關鍵的環節。
拋光:先用磨砂紙粗磨,再用鋼絲棉細拋,將木雕作品打磨光滑。
上漆打蠟:雖然打上生漆能使木料越用越新,然而仿古的作品大部分都不打漆,這樣更容易有古傢具的感覺。
●酸枝木分類
酸枝木大體分為三種,黑酸枝、紅酸枝和白酸枝。因酸枝木在加工過程中發出一股食用醋的味道,故名酸枝。有的樹種味道濃厚,有的則很微弱。在三種酸枝木中,以黑酸枝木最好。其顏色由紫紅至紫褐或紫黑,木質堅硬,拋光效果好,有的與紫檀木極接近,唯紋理較粗。常被人們誤認為是紫檀,紅酸枝紋理較黑酸枝更為明顯,紋理順直,顏色大多為棗紅色。白酸枝顏色較紅酸枝顏色要淺得多,色彩接近草花梨。有時極易與草花梨相混淆。
●酸枝木雕傢具保養
現代酸枝木傢具一般擺放在隔濕的水泥地面,較易保養,壽命可長達四五百年。清潔時用幹布或者毛料,如果想讓作品有光澤,可以打蠟。不過有些人喜歡打上鞋油,這樣酸枝木傢具更顯老,逐漸接近古董傢具的色澤。
●廣州木雕與潮州木雕
廣州木雕:廣州木雕也是廣州雕刻的一種,素以工藝精巧而聞名。木雕分為建築裝飾和傢具雕刻兩類。建築裝飾多採用樟木製成,有廳堂花榻、門窗、屏風、神案等。傢具雕刻以紅木傢具和樟木箱最為有名。紅木傢具的製作是用入榫方法,不用釘子。雕工主要有浮雕(凸花)、通雕(通花)和刻線沉雕(凹花)三種。紅木傢具也有花瓶、瓶座、宮燈等工藝產品,習慣稱為“紅木小件”。
潮州木雕:潮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蔡炎泉眼中的潮州木雕,是流行於潮汕、閩南地區,多用樟木,硬度適中,適合比較細膩的雕刻。木雕細膩,鏤雕層次豐富,飾以金漆,富麗堂皇。
▲中國傢具歷史
中國傢具史上出現“席地坐”和“垂足坐”兩大時期(包括跪坐)。大約從商、周到漢、魏時期,傢具都比較低矮,從西晉時起,跪坐的禮節觀念漸漸淡薄。至南北朝,垂足坐漸漸流行高型坐具。盛唐以後,因垂足而坐方式的普及,傢具逐漸由原來的矮型向高型化發展。到了南宋,傢具品種和形式已相當完備,工藝也日益精湛。明清傢具達到日臻完善的地步,把中國古典傢具推上頂峰。
▲欣賞廣州木雕去處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裏的屏風、樑柱、門窗處處體現著廣州木雕工藝的特色。佛山祖廟也是廣州木雕技藝的集大成者。另外在廣州多處博物館也收藏有廣州木雕作品。(來源: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