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3日電/中央日報網路版今天發表社評指出,軍購案這幾年來一波多折,始終出不了“立法院”的大門。日前楊甦棣的一番強硬談話,再加上陳水扁將反軍購者抹紅的言論,猶如火上加油,使軍購案的前途更為黯淡。有關軍購案的評論很多,我們不再贅述,今天我們只想點出政府軍購案的一個盲點。不論是陳水扁或者是“國防部”,都強調數千億元的軍購案是強化“國防”之必需,我們認為,這根本是見樹不見林。如果是“國防部”提出這種觀點,尚情有可原,但應該站在更高戰略角度的陳水扁,也將自己的眼光縮小到武器“國防觀”,真令人感到悲哀。
軍購有助於強化“國防”,這個說法基本上是正確的,但太過於簡化了“國防”的問題。買什麼武器?買多少的武器?買多好的武器?對“國防”的提升有多大的助益?這其中都有太多可爭辯之處,這也是目前朝野之間爭執的焦點。我們認為,“國防”不是看武器的精良與多寡而已,而是要看整體的“國力”,在優先順序上,有太多的因素比購買武器還要重要。
先談軍隊的素質。武器是由軍人來使用,軍隊是由將領來指揮,如果素質不高,即使武器再精良,效果恐怕也很有限。現在的軍隊,天熱不出操,訓練常出事,有人戲說是草莓兵,如何能打仗。過去軍隊已出現過扁帽事件以及五星上將合成照事件,日前陳水扁視察憲兵時,部隊竟然喊出“巧克力、大帥哥”這樣的口號,不只令人噴飯,也讓人掉淚。請問由這樣的將領與士兵來捍衛台灣,你放心嗎?
其次再談經濟成長的困境。毫無疑問,經濟是支撐整個國力的重要因素。中共近二十年來國際影響力不斷地提升,不是因為它的軍事力量,而是因為它的經濟實力快速地成長,使整體國力提升的結果。台灣這幾年來的經濟,在陳水扁政府的“鎖國”與敵對政策下,有如陷入泥淖之中,欲振乏力,也不知前景何在。企業家早已用腳做了選擇,日前美商也強烈警告,政府不要逼迫外商在大陸與台灣之間做選擇。這種經濟困境不解決,中共根本可以不費一兵一卒,遲早以經濟來統一台灣,在這種情況下,購買武器又有何用?
“國力”也反映在社會的凝聚力上。今年的世足賽,主辦國德國雖然沒有爭取冠軍的機會,但整個活動已使德國人的凝聚力更為強化。社會有了堅強的凝聚力,自然可以產生一種力量,讓人不敢侵犯,甚至於讓人尊敬。只可惜,民進黨為了自身的權力,不斷動員族群仇恨。每經歷一次選舉,社會的裂痕就加深一分。在民進黨“愛台灣”的口號中,台灣反而被分裂了,何其諷刺!現在的藍綠陣營,幾乎沒有對話的空間,彼此不信任,而且從政界一直滲透到媒體界與學界,幾乎無一不被污染。即使在軍購的議題上,都要扯上族群與統獨的議題。民進黨的思維,本身已將台灣切割,他們又如何有能力團結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來對抗中共?
在目前的情況下,軍購案對“國力”的提升實在有限,它只是美國與民進黨的一筆軍火交易而已。想到此,怎甘心由自己的納稅錢來買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