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9日電/聯合報直言集文章說,陳水扁被檢察官指為貪汙共犯,依民進黨內原先設定的下台標準,本該立即下台;但昨天擴大中執會,“保皇派”嗆聲,“改革派”噤聲,全黨重回“鞏固領導中心”原點,三罷無望,陳水扁也不必下台了。
這個結果,其實早可預期。有了陳水扁“向人民報告”的鋪陳,中執會還沒開,黨籍縣市長、保皇派立委已經相繼發聲“相信陳水扁沒有貪汙”,結果早就呼之欲出。現在的民進黨之於陳水扁,猶如被綁架的人質,經過長期相處,已經出現“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被綁架者反過來幫助犯罪者,使得原本只是一人犯罪,現在卻要賠上全黨。
文章說,雖然開會前,黨內意見紛陳,但“保扁”基調已定,“雜音”根本激不起漣漪。尤其,經過府方的運作、安撫,保皇派口徑一致、同仇敵愾,主導整個會議進行,改革派見勢不可為,竟然沈默到底。
然而,民進黨從不知如何為扁辯解到全力挺扁,黨內氣氛丕變,難道是陳總統在“向人民報告”重現雄辯滔滔的律師專業,說服了大家?其實不然。他的憤怒,固然在情理上贏得深綠支持者的認同;但他的說法,卻只能勉強織就看似合理的邏輯,提不出具體證據反駁檢察官的起訴事實。一只鑽戒的用途、流向,說法一變再變,就是最好例證。
陳水扁在檢察官起訴後的獨白,既然無法取信大多數民眾,自然也難以贏得黨內改革派的認同。只是,改革派雖不滿扁,但也不能接受社會檢驗藍綠政治人物貪廉的兩套標準;加上政黨可能分裂的隱憂,終於對扁“欲反又止”。
文章指出,真正的政治家,不能輕諾寡信;真正的改革者,不能只計利害。如果號稱“改革派”者,只敢點火、放砲,對政治責任與道德的底線卻一再放水、退讓,這樣的“改革派”絕非真改革;而缺乏改革反省能力的政黨,可能真的無藥可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