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與紅塵之間:馬英九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5 08:29:24  


  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馬英九去年出任國民黨主席並拿下三合一勝選,站上了民意的高峰。但近數月來,一波波政治巨浪沖擊,他的形象已有動搖。馬英九究竟想扮演什麼樣的政治領導角色,恐需一番重新思考。 

  社論說,特別費事件對馬英九的重創,其實尚不在民進黨對他的攻擊,而在:一、團隊處理危機反應太慢,無法在第一時間有效控管情勢;二、黨內有人趁機落井下石,顯示他遲未收服黨內的反對派。經過此役,儘管許多民眾仍願相信他的清白,但對他緊急應變及領導統御的能力已發出問號。 

  危機處理遲緩,一則可能是馬英九太過自信,忽略了制度的陷阱。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則是他的團隊沒有足夠開放的權力或資訊分享機制,在關鍵時刻,周遭人士甚至找不到與聞或協助的管道,只能坐視對手攻擊而無力反駁。

  社論指出,這種情況,對照國民黨內傳出要求“集體領導”的聲音,即可發現同樣的軌跡。馬英九並不孤傲,也非專擅、大權獨攬之人;但他的團隊和他領導的政黨,卻都感到和他之間有段不算舒適的距離。現在,這個距離不僅造成馬英九的個人危機,甚至成為政黨的困擾,他自己要如何調整? 

  馬英九的溫和、自持及人格上的潔癖,在殺氣騰騰與勾心鬥角的政壇,確實獨樹一格。當人民對政治的殺伐和算計感到厭棄,他的魅力便受到了青睞。去年七月的黨主席之戰,“孤峰頂上”的馬英九憑著民間好口碑,戰勝了“紅塵浪裡”的政壇老將王金平,正是這個原因。 

  社論表示,然而,作為一個深受期待的政黨領袖,僅保持高度的個人修為,顯然是不夠的;但馬英九卻似仍未從孤峰頂上走下來,和他的戰士們站在一起。這並不是說馬英九應該下到紅塵浪裡打滾,同流合汙;而是說,馬英九該從個人形象戰擴至政黨組織戰時,他卻疏忽了轉型。

  再看,紅衫軍轟轟烈烈倒扁,結果未撼動陳水扁,反使主張維持法治的馬英九傷痕累累,即說明他的角色扮演過度拘泥。從正面看,馬英九謹守本分,不作“天下大亂,形勢大好”的操作;從反面看,他身為在野黨領袖卻無力呼應民意,為顧惜個人羽毛而不暇彰顯民主憧憬,這不是他的盲點嗎?

  如果只是黨內投機派或本土派有異聲,或許還可置之不理;但當一般民眾也開始質疑他的格局和能力,孤峰頂上的馬英九,恐怕難掩落寞。這是個混濁的時代,馬英九想要建立一個超越藍綠局限的新典型,並不容易;他若堅持以“模範生”的姿態來孤軍應戰,恐怕未成功已先成仁。 

  社論認為,這一切,都要回到馬英九對政治領袖的角色想像。如果他改造台灣政局的使命感夠堅定,他就必須建立更開闊的領導風格,大開大闔,不應拘泥,更不可自縛手腳;要有更強的組織經營,要有更開放的權力分享觀念和機制,同時要妥善因應紅塵浪裡的不同價值。畢竟,政治領袖的功業,不僅在塑造自我,更在領導人群。

  至於馬英九可能因特別費案被起訴事,倘若案情確實只是如今所知,則馬英九即應更豁達地坦率面對。最壞的情況可能只是:二○○八年馬英九以公民連署參選“總統”,將是非得失訴諸公論。此時切不可瞻前顧後,左支右絀,閃爍其詞,失去了政治領袖的形象。但是,倘若案情不只如此,而馬英九意圖掩飾,那就凶險莫測了。

  社論總結,以為自己高立孤峰頂上,未料卻屢被紅塵的巨浪襲擊,經過這些事件,馬英九應該更了解形勢的險峻和自己進步的空間。羽毛弄髒,可以慢慢洗刷;但領袖形象一旦流失,卻可能剝而難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