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日電/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講師沈逸博士在今天出版的《中國評論》12月號撰文,就朝鮮核試驗談核武器與國家安全之間的關係。
文章首先指出,如果認定擁有核武器才能真正保障一個國家的安全,那麼在主權國家體系的現在,朝鮮的行為就是無可厚非的,也就沒有任何對朝鮮採取強制或者制裁措施的合理基礎了;反過來,如果擁有核武器並非保障國家安全的唯一選擇,那麼就存在以某種更加方式干預並解決朝鮮核問題的合理性基礎。
文章認爲,擁有核武器並非保障國家安全唯一有效的方式,甚至不是一種保障國家安全的主要方式。事實上如果仔細研究核武器與國家安全的關係,那麼可以發現在嘗試研發核武器的過程中,國家安全事實上是下降的:研發核武器的努力,可能因為引起其他國家的擔心而招致預防性打擊。這一現象,用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術語來描述的話,那就是經典的「安全困境」了。
朝鮮為自己發展核武器辯護的唯一理由,就是要保障朝鮮的安全。其基本的邏輯是:只要朝鮮擁有核武器,就有可能迫使美國坐下來和朝鮮進行面對面的直接雙邊談判並有可能推動美國與朝鮮建交;如果美國和朝鮮建交,朝鮮的安全就能得到最後的保障。
朝鮮的選擇至少是有問題的,如果不說是錯誤的話。首先,朝鮮並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撐一個哪怕是迷你的核武庫。其次,朝鮮的行動,直接影響了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局勢,可能引發地區安全局勢惡化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文章還指出,面對此種局面,中國必須有所作為。現在問題的核心實質上是朝鮮因為某些原因,選擇了一種錯誤的、會引發嚴重連鎖反應的方式來保證自身的國家安全。地區安全的局勢,足以讓朝鮮的努力換來其自身安全情況的惡化而不是改善,這就是典型的安全困境了。值此非常時刻,中國必須採取行動,承擔起大國對於地區安全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