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國家基礎設施有多少“中國含量”? |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英國《金融時報》12月6日載文《非洲國家基礎設施中的“中國含量”》,摘要如下:
中國在非洲的勢力伸到了非洲聯盟的門口。這個泛非組織的總部位於埃塞俄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在它的總部旁邊,中國專家正在測量土地。據官員們介紹,中國政府計劃出資在這裏建設一個會場。
在阿迪斯阿貝巴,中國技術人員和商人已成為一道人們熟悉的風景。而在埃塞俄比亞全國,中國承包商建設著公路和電信設施,並將在北部的青尼羅河上游建造一座大壩,提供埃塞俄比亞急需的電力。
過去幾年,中國對非洲各國事務的參與程度顯著提高,這在本月早些時候於北京舉行的受到廣泛關注的中非論壇峰會上得到了突出體現,也日益吸引了非洲長期西方夥伴的注意,引起了他們的擔憂。
這種新情況的出現,主要是源於中國對石油和其他自然資源的追求。在蘇丹和安哥拉等飽受戰爭破壞的脆弱國家,中國人抓住了西方銀行和投資者不願意要的機遇。
中國人發揮的最大影響力是作為建築商和金融家,主要是通過國有或部分國有的企業參與大項目的建設。這些企業可以獲得長期低息貸款。在前所未有的廣泛領域,中國將自己打造成為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建公路,鋪鐵路,修電站,架橋梁。
專家們估計,中方的建設成本比西方低25%至30%。由於當地的原料成本高昂,合格人員匱乏,許多合同的條款都包括從中國採購物品和引進人員。
世界銀行一位官員在中非論壇召開前發表的講話中估計,單是在被中國命名為“非洲年”的今年,中國承諾在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額就達到100億美元。他指出,這將超過傳統國際援助資金或私營部門基建項目投資。
中國的官方資料顯示,去年的中非貿易總額約為400億美元,較2000年翻了兩番,預計在今後5至10年內將達到1000億美元。在蘇丹,中國已成為最主要的出口客戶,並對管道、煉油和港口等設施進行了投資。
當然,中國人並不是剛剛進入非洲。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他們更多地是受到意識形態的驅使,支援當地的遊擊戰,派出醫生和農業工程師,捐建醫院和足球場,建設了長達1800公里長的坦贊鐵路。
貧困的幾內亞比紹的一位國際官員表示:“區別在於,中國人這回變聰明了。”合作項目與中國巨大的漁業利益或可能的石油開採會有多大程度的關聯,目前還不清楚。這位官員評論道:“它們不是禮品。”
世界銀行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中,中國出口信貸機構——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融資總額達到126億美元,涉及電力、電信、交通、水務和汙水處理等領域。世界銀行表示,這些融資承諾似乎“已遠遠超過”經合組織國家對基礎設施的傳統援助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