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錢利華副主任做客會客廳。 |
國防部外事辦公室錢利華副主任做客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會客廳》詳解中美軍演內情。
李小萌:您好觀眾朋友,歡迎走進《新聞會客廳》。今年9月份和11月份,中國海軍和美國海軍分別在美國的西海岸海域和中國的南海海域進行了海上聯合搜救演習,這在中美軍方的交往史上還是第一次,引起了非常大的關注。
11月19日,在中國的南海海域舉行了一次聯合軍事演習。參加軍事演習的是中國海軍和美國海軍,共有中美雙方的兩艘驅逐艦、一艘綜合補給艦和一艘運輸艦艇參加了演習。實際上這是中美聯合軍事演習的第二階段,兩個月前,在美國聖達戈附近海域已經成功完成了一次聯合軍演。演習結束後,中美雙方都表示,演習取得了成功。但是,國際社會更關心的顯然是演習背後的意義。
2001年發生的“撞機事件”曾使中美兩軍關係降到“冰點”。近年來,在中美兩國領導人的直接推動下,中美軍事交流逐漸恢復和發展。儘管此次演習是一次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演習,但由於演習是在中美“兩個相互密切關注”的大國間舉行,同時也是中美建交以來的第一次聯合軍事演習,因而倍受國際社會的關注。有輿論認為,這是中美兩軍開展交流合作20多年以來的一次重大務實性交流。
兩個大國的軍事合作再次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度,而這背後也是長期的軍事安全磋商的結果。此次聯合軍演就是軍委主席郭伯雄在訪美期間與美國國防部領導人工作共同確定的,中國國防部的外事部門在有關演習的磋商中進行了充分的斡旋,對演習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麼,這次廣受矚目的聯合軍事演習是具體又是如何促成的,通過軍事演習,中國的海軍和國防的實力經受了怎樣的檢驗,一次次與國際軍事的合作,一次次聯合軍演的背後又是體現了中國國防部門怎樣的發展思路呢?
李小萌:今天我們節目請到的就是國防部外事辦公室錢利華副主任,歡迎您。剛剛結束的這次中美雙方的聯合軍事演習,您在現場嗎?
錢利華:我是參加中美海上搜救演習第二階段,隨中方軍隊軍艦出海,並全程觀摩了這次演習。
李小萌:整個全程看起來最突出的感受是什麼?
錢利華:這次演習說起來感慨頗多,因為中美兩國就海上軍事安全問題,已經進行了八年的磋商,經過八年的反復磋商,就雙方共同關心的一些安全問題,進行了八年的磋商,每年都要舉行三次磋商,八年之後,今年我們通過雙方共同努力,最後決定舉行海上聯合搜救演習,可以說是中美兩國兩軍間海上軍事安全磋商一個具體的成果,所以我感到非常高興。
李小萌:我們瞭解到,第一次中美雙方軍事演習,就是在美國海域一次,雙方共同尋找搜救的目標是中國軍隊先找到的,可以說在這一次的軍演當中是什麼樣情況?
錢利華:對於雙方這次海上聯合搜救演習,我不做誰贏誰輸這方面的評論,因為雙方都是共同參與,演習的結果應該說是共贏的結果,至於說在演習期間,誰先發現目標,誰後發現目標,那無關緊要,關鍵是中美通過八年的海上安全磋商,最後達成共識,決定今年條件已經成熟,來共同舉行一次海上搜救演習,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共贏的結果。
李小萌:從我們國家海軍的角度說,通過這樣的軍事演習,得到的收穫是什麼?
錢利華:這兩次搜救演習,也可以說是一次完整的海上搜救演習結合進行,雙方海軍通過海上的幾個科目,海上通信演練,海上編隊,海上集結,一直到最後海上搜救演習,雙方都從演習當中學到了對方的一些長處。就我們而言,我們從美軍身上看到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嚴明的紀律,官兵的服從意識都非常強。另外這是美軍跟我們搞演習,在雙方的協調、協同、組織指揮以及具體方案的談判,雙方配合得都非常好。
李小萌:在這次聯合軍演當中,中國的海軍表現出了什麼樣素質,有什麼不足嗎?
錢利華:中國海軍在這次演習當中,用美國同行的話來說,中國海軍的專業素質水準還是很高,協調能力也非常強,軍官和士兵的素質都是值得稱道的。就我本人接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我也有同樣的感受,我覺得我們解放軍海軍的素質還是很高,他們訓練有素,軍官的職業水準、敬業精神以及事業心都非常強,士兵的服從意識,士兵和軍官之間的團結,艦上和岸上官兵的配合都非常好,我們解放軍包括我們解放軍海軍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部隊,是中國老百姓能放心的一支部隊,一旦需要,他完全能夠承擔起保衛我們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利益。
李小萌:雖然說這次聯合軍演是屬於海難的搜救的主題,但是畢竟軍隊是國家機器,是關鍵時刻要保衛祖國和人民的,這方面我們海軍所體現出的戰鬥力是怎麼樣的?
錢利華:搜救演習只是從一個方面檢驗解放軍的訓練水準和作戰能力,但是它可以反映我們部隊平時的訓練水準和應急作戰能力,我可以肯定地說,一旦需要,我們解放軍包括我們解放軍海軍,都能夠擔負起黨和國家、人民賦予他們的保衛國家的任務。
中美軍事交流實際上是從1980年開始的。1980年美國防部長布朗訪華的被稱為是中美軍方的“破冰之旅”,此後中美軍方關係經歷了一波三折的“跌宕期”,一度因為1999年北約轟炸大使館、2001年中國海南領空的“中美撞機”事件中則使中美軍方的關係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2001年,中美關係進入承前啟後的“關鍵期”。“9.11”事件後,國際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的外交和安全戰略隨之調整。為獲得中方在反恐、地區安全、核不擴散等問題上的支持,長期以來作為兩國關係“風向標”的軍事交流也開始回暖。
2002年10月,中美元首會晤,雙方恢復兩軍交往,並逐漸加強軍事交流。
2003年,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對美進行正式訪問。在時隔將近7年之後五角大樓重新迎來自中國的國防部長,翻開了中美兩軍交流新的一頁。
2005年10月,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成功訪華,對於中美兩軍關係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今年7月,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正式訪美,標誌著中美軍事關係自2001年撞機事件以來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準。所以,此次中美聯合軍事演習,實際上是各方面條件成熟結果。
李小萌:前面您講到,各方面條件成熟之後才有了今年的中美聯合軍事演習,這些成熟的條件都包括什麼呢?
錢利華:中美兩軍交往的歷史已經有二十多年了,雙方在眾多領域都舉行了廣泛的交流,但是像舉行聯合搜救演習,在兩軍交往史上還是第一次,儘管我們過去在高層互訪,專業技術交流,一些機制化交流方面都有著豐碩的成果,但是今年經過雙方防務部門領導人確認,共同舉行一次海上搜救演習,這可以說雙方的軍事關係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中美兩軍的合作朝著合作化的方向發展。我覺得搜救演習表明我們兩軍關係在新的領域又有了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李小萌:能否舉行這次軍演,又是如何進行,這之前肯定有過溝通,甚至說是談判,這樣的一個進程進行得艱難嗎?
錢利華:中美兩軍就這次海上聯合搜救演習,進行了幾輪專家級會談,當然雙方作戰的理念,雙方對一些具體問題的認識,特別是中方要學習美國的一些海上搜救演習的文書,包括海上戰術一千,都要熟悉。其實雙方經過幾輪的磋商,應該說氣氛還是非常友好,雙方都互相理解,互相配合,之後就演習的一些技術問題達成了一致。
李小萌:這麼多次的磋商比較核心的問題是什麼呢?雙方都要堅持的立場是什麼?
錢利華:海上搜救演習對我們解放軍來說並不陌生,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們解放軍海軍與許多國家,包括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巴基斯坦、印度、泰國都先後進行過海上搜救演習,從技術上來說並不是很複雜,今年跟美國又舉行海上搜救演習,因為雙方第一次要在海上使用通訊演練,美方與他的非盟國使用的海上戰術一千,這個通訊演練超出了過去我們海軍與其他海軍搞演習的一些內容,所以這個問題從技術上對我們來說比較陌生,其他一些搜救演習都不是很複雜。過去我們跟其他軍隊舉行海上搜救演習的時候,主要用的是海軍驅逐艦,再配上我們自己的直升機,這次中美之間舉行的海上搜救演習,雙方動用的是固定翼飛機,當然美方也派出了它隨艦攜帶的飛機。
此次中美聯合軍事演習取得了成功。而實際上,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軍事外交的領域不斷拓展,除了高層出訪外,在專業技術交流、外派軍事留學生、海軍艦艇編隊出訪、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一直在進行。而與其他國家進行聯合軍事演習,是從2002年開始的。
2002年10月,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在兩國邊境地區成功舉行了聯合反恐軍事演習。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與外國軍隊聯合舉行實兵演習,為中國軍方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揭開了新的一頁。從此以後,中國軍隊開始逐步參與雙邊和多邊聯合軍事演習。四年來,中國軍方先後與法國、英國、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等國家進行了名種內容的聯合軍演。
中國軍隊在與國外軍隊的聯合演習中完成了互信、互利、平等、協作新安全觀的具體實踐,為中國的軍事外交增添了新的內容。
李小萌:中國軍隊歷史上第一次和外國軍隊進行聯合軍事演習是在2002年跟吉爾吉斯斯坦進行的,當時為什麼選定了這個國家呢?
錢利華:是的,2002年10月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外軍舉行的第一次聯合反恐演習,是與吉爾吉斯斯坦,也許是一種巧合,也許是兩國防務部門都有共同的反恐需要,所以雙方在談到加強軍隊進一步交流的時候,雙方的軍隊領導人都提到,可以在非傳統安全領域開展一次合作,比如說舉行一次聯合反恐演習,這個主意一經提出,都得到了對方的積極回應,所以非常順利,也是順乎自然的,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就舉行了這麼一次,也是首次我們軍隊與外軍舉行的聯合反恐演習。
李小萌:既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首次跟外軍的聯合軍演,之前我們所做的準備工作是不是就會更複雜一些?
錢利華:我們解放軍過去從來沒有與其他國家進行過軍事演習,第一次自然要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問題,因為我們又沒有經驗,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反恐演習,也沒有經驗,所以雙方就演習的背景、演習的地點、參演部隊和參演部隊所攜帶的兵器進行了緊張的,但是非常友好的交談,最後還是在很短的時間達成了共識,取得了圓滿成功。
李小萌:那一次的演習之後,取得了什麼樣的效果呢?
錢利華:為我們解放軍奠定了與外軍舉行聯合軍演的經驗,也奠定了我們進一步與其他國家進行聯合軍演的基礎,所以它是一個試金石吧,它也是一個開拓型的兩軍交往的一項重要內容。
軍事外交只是國家總體外交的一部分
李小萌:自從中國軍事開放以來,我們就聽到了軍事外交這樣的說法,什麼是屬於軍事外交呢?
錢利華:說到底,軍事外交只是國家總體外交的一部分,我們現在都在談論大外交,大外交包括國家政治外交、經濟外交、軍事外交、文化外交,所以軍事外交只是國家大外交的一部分,就我們國家的軍事外交而言,它又包括好多層面,主要有高層交往,第二就是戰略磋商,第三是專業技術交流,第四是人員培訓,也就是說我們每年要向外國軍隊的院校派出我們的軍官去學習受訓,中國也接受好多國家的軍官到中國的軍事院校接受培訓,其他的層面還有我們軍隊積極參加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還要向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朋友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幾年我們中國參加國際軍事行動的頻率越來越高,派出維和人員到目前為止已經超過六千人,目前我們在海外執行維和任務的官兵還有一千多人,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國際社會我們人類又面臨著不同的威脅,也就是非安全的威脅,這幾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也積極參與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和搶險救災,為災區災民提供一些緊急援助,包括提供一些物資,派出醫生,甚至於包括派出一些搶險人員。
李小萌:和其他領域的外交相比,軍事外交能發揮的特殊作用是什麼?
錢利華:軍事外交的作用是獨特的,軍事外交是一個國家與另外一個國家政治關係的一個風向標,如果說兩國之間的政治關係發展得非常健康、非常順利,相比而言,兩軍之間的交往也同樣非常順利,如果說兩國關係碰到了一些困難和挫折,兩軍關係也可能首當其衝,所以說它是風向標,就是說它檢驗兩個國家政治關係的好壞與親密程度。如果說它能夠發揮積極作用,除了它能夠促進與被交往國家的理解、信任、友誼與合作,同時它可以作為一個催化劑的作用,促進兩個國家政治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李小萌:這次中美聯合軍演是屬於非傳統安全領域,就是說像對付恐怖襲擊、自然災害、意外等等,將來會不會有計劃說,向傳統安全領域當中進行軍事演習呢?
錢利華:從2002年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外軍舉行的一系列的演習,包括陸上演習和海上演習都是局限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在陸上我們先後與一些周邊國家舉行了雙邊和多邊演習。雙邊演習,我們在2002年與鄰國吉爾吉斯斯坦舉行了陸上的反恐演習,2003年我們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之內舉行了一次多邊的聯合反恐演習,2005年我們與俄羅斯軍隊舉行了一次聯合反恐演習;在海上,這幾年我們舉行的海上搜救演習,也是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演習。我想隨著我們解放軍對外交往的深入發展,我們也相信將來有一天與我們的周邊國家,與我們那些友好國家舉行一次規模較大的,內容較多的演習,完全是有可能的。
李小萌:目前為止,我們的聯合軍演局限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錢利華:現在我們人類社會面臨著非傳統安全的威脅越來越大,我們不僅遭受著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的威脅,我們還遭受各種各樣的疾病傳播的威脅,我們還遭受著各種資源災害的威脅,而對付這些威脅,需要各個國家攜起手來共同對付它,難免會覺得力不從心,所以我們想在非傳統安全領域裏面,與我們的周邊國家,與其他一些友好國家開展這方面的合作,舉行聯合演習,進一步提高我們應對一些複雜的、非傳統安全的威脅,提高我們共同應對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形勢。
李小萌:另外是不是也考慮到國家形象、國家軍隊的形象的問題呢?
錢利華: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幾年對外交流越來越多,對外交往的程度也越來越深入,自然它就會提升我們解放軍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其實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威武之師、和平之師,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隨著我們國力的發展,隨著我們軍隊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們有義務在國際社會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盡我們的一份力量。
李小萌:儘管以前都有過各種各樣的聯合軍演,但是提到中美聯合軍事演習,這個關注度自然而然就高,中美的軍事關係在中國軍事對外關係當中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呢?
錢利華:中美軍事關係只是我們解放軍與外軍發展軍事友好往來的一部分,目前我們解放軍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建立了軍事聯繫,我們在外國已經設立了107個辦事處,外國軍隊在北京也設立了90個辦事處,這說明我們解放軍對外交流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中美關係跟中美兩軍關係和中美兩國國家關係一樣,都是非常重要的雙邊關係,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作為最大的發達國家,兩國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如果我們兩國不斷尋求共識,擴大我們的合作領域,它不僅符合雙邊的領域,同時對於維護世界和地區的和平穩定將會發揮重大的影響,所以中美兩軍有理由加強我們的交流,建立我們的共識,擴大我們的合作範圍,共同為人類事業,人類進步事業,為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做出貢獻。
通過一次次的合作與演習,中國軍方與世界的良好關係在平穩中推進。此次中美聯合軍演也使兩軍的關係進一步加強,但是兩軍關係依然被一些雜音所干擾,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中國威脅論”。實際上,“中國威脅論”在美國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19世紀後期的“排華浪潮”。但這一時期的“中國威脅論”是針對華人移民這一特殊族群的,因而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威脅論”。
新中國成立之初,在冷戰的大背景下美國部分人曾炒作過“中國威脅論”,即所謂中國革命的勝利有可能在東南亞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對美國形成“紅色威脅”。而在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政策,經濟開始發展之後,這種論調再次被提出。
在美國軍方部分人當中,“中國威脅論”就演變指責中國軍隊“封閉、不透明”,聲稱中國軍力的增強已經威脅到地區軍力平衡,從長期而言可能會對該地區的美國等國的軍隊“構成切實有效的威脅”。
今年5月23日,美國國防部公佈了2006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再次渲染“中國威脅論”。面對這些兩國關係發展中出現的雜音,中國國防部官員又將如何回應?
李小萌:雖然說在進行了溝通之後,互相的這種理解加深了,但是我們還是聽到一些不太理解的聲音,比如說美國人說中國的軍隊軍方透明度不夠,對軍事力量的公開程度也不夠,這個您做什麼樣的回應?
錢利華:對中國軍隊的軍事透明度問題,確實在美國有不同的聲音,這兩年在我同美方打交道當中,從美國的新聞媒體上獲得的資訊都可以看出,在美國的學術界,美國的軍界,甚至於在美國的其他的一些方面,都有些人士認為,中國軍事透明度不夠,其實我可以非常坦率地告訴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開放程度、透明度都是相當高,就我們與美軍交往,在涉及到透明度問題上,我們可以做些比較,比如說今年,我們在中國先後接待了23批美國訪華的軍事代表團組,中國人民解放軍訪問美國的軍事團組一共是18批,美國到中國來的比我們去美國要多五批。第二就是這幾年我們對來中國訪問的美國軍事代表團開放了許多過去從來沒有向其他國家軍隊開放的一些專案,比如說我們解放軍第二炮兵司令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司令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司令部。第三我們軍隊的一些現代化的裝備,我們國產的一些現代化的裝備也是第一次對美軍開放。比如我們的殲轟7飛機,都是第一次,給美國來訪的將軍去看。透明度問題是一個技術概念,但是這兩年已經上升成到一個政治化的層面,其實透明度問題不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說起來非常簡單,透明度涉及到國家軍事戰略,涉及到國家的戰略或者軍事戰略,我們中國的國防戰略,中國的軍事戰略都是非常統一,中國執行的是防禦性的防務政策,我們不會侵害別的國家的利益,我們不會對外擴張,我們不會與其他國家結成軍事同盟,也不會參加任何其他國家的軍事集團,我們不在海外駐紮一兵一卒。我們的核政策也是非常透明的,從1964年10月16號,中國試驗成功第一枚原子彈之後,中國就反復重申,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國不向無核國家和無核地區使用或者威脅使用核武器,所以我們的國防政策,我們的核政策,我們的軍事戰略都是透明的。所以那些說中國軍事不透明,這是沒有根據的,也是毫無道理的。我想隨著軍隊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入,我們對外交往層次還會不斷提高,解放軍的透明度還會更高。但是不要把透明度看成一個絕對化的東西,實際上任何國家為了維護自己的安全利益,不會向第三者,不會向任何國家完全透明,包括最發達國家的軍事問題,軍事裝備或者是世界的軍隊建設,也不都是完全透明的。
李小萌:我聽到過這樣的觀點,之所以美國的軍事相對透明,是因為它屬於軍事方面的超級大國,它的透明實際是震懾的作用,而中國比它的軍事力量落後,甚至要落後十幾、二十年時間,所以這種透明是保護,這兩種透明度的標準是不同的,您怎麼看?
錢利華:你的問題提得非常好,這是有點學術味道,如果光從單純的學術角度來說是這樣的,一個很強的國家,如果它是綜合國力很強,它的軍事實力都非常強,它的透明度越高,它對於對方產生的就是一個震懾作用或者威懾作用。相反,如果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它處在一個發展階段,它的軍隊建設比較落後,它即便再透明,但是它的客人也不會很滿意,所以說學術界有一種觀點,就是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不透明,保護自己,也是一種威懾作用,所以它的威懾作用和發達國家產生的這種高透明的軍事作用,效果是不一樣的。
李小萌:中國講究兵不厭詐,現在我們儘量尋求軍隊方面的軍事方面的開放,會不會使我們是處在劣勢上呢?
錢利華:其實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不斷發展壯大,軍隊的建設也在不斷發展,但是我們與外賓交往的目的還是為了增進瞭解,加強互信,促進友誼,發展合作,我們不去威懾任何人,我們也不會向海外擴張,即便中國強大了,我們軍事實力增強了,我們也不會去威脅任何人,我們也不去威懾任何人,這與我們國家的社會制度,與我們的軍事戰略,與我們傳統的軍事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李小萌:曾經有過所謂的中國軍事威脅論這個內容是什麼呢?
錢利華:從90年代開始,有些國家不時傳出中國威脅論,它有時候平靜那麼一兩年,過一兩年或者兩三年以後,中國威脅論再次泛起,這不足為怪,一個發展中國家處在一個發展和崛起階段,必然會引起其他國家的不解、猜疑,甚至於產生一些敵視的想法,我想這是任何一個大國發展崛起當中所面臨的同樣的問題。這幾年中國威脅論,一個是集中在中國軍事威脅,有些國家的媒體和一些學術界人士覺得中國的軍力發展已經超出了國防建設的需要,還有些學者認為,或者傳媒界人士認為,中國的軍力發展將會對某些國家在某些地區的利益構成威脅,這是軍事威脅。第二個就是有些國家或者有些人士認為,中國在能源方面也構成了對某些國家的威脅,甚至於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他們的經濟利益又構成威脅,所以這種中國威脅論包括方方面面,不足為怪。我想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它的社會制度、國策,它的傳統文化決定它必須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這就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它的發展不僅不會給別的國家帶來威脅和傷害,它只會有利於整個人類的繁榮和進步。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如果是它不發展,它將會面臨好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有可能擴散到周邊,甚至於向其他國家傳播。中國的不發展反而是對其他國家帶來的傷害和威脅,而中國發展了,解決了13億人的吃住行的問題,使整個世界的六分之一的人口處在一個穩定的狀態,所以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是一種貢獻,所以說中國發展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是沒有任何道理的。
李小萌:中國和周邊鄰國做過不少次聯合軍事演習,好像恰恰經過這些軍事演習之後,鄰國說我們打消了很多顧慮,這是為什麼?
錢利華:中國軍隊與周邊國家軍隊舉行聯合軍演,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加強相互之間的瞭解、理解,建立政治互信,擴大我們的友誼與合作,如果與我們演習的另一方抱著同樣目的,通過聯演,就能夠達到雙方尋求的共同目的,軍隊之間的交往是為了促進友誼、促進合作,為了增強彼此之間的政治互信,減少猜疑。(來源: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會客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