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0日電/《澳門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經過昨天緊張的投票後,被喩為08選舉前哨戰”的臺北、高雄市長選舉塵埃落定,一如主流媒體選前民調所預測,國民黨的候選人郝龍斌以大比數戰勝民進黨的謝長廷,繼續取得臺北市的執政權;在高雄,國民黨的黃俊英則以些微差距敗給民進黨的陳菊,未能一舉攻克這個南部重鎭,馬英九所期待的“南北雙贏”目標沒有達到。
社評說,這次選舉,無論是對國民黨爭取二○○八年選舉的勝利,對於民進黨內今後的變化,還是對於臺灣政治生態的影響,都有重要的意義。
高雄是這次選舉的主戰場,具有指標性意義,國民黨力求攻下民進黨這個葉茂根深的大本營,民進黨則傾力保住綠營這個“最後基地”,背水一戰。因此,選前,國、民兩黨重量級人馬盡出,駐紮重兵,為各自的候選人站臺造勢,展開一場空前激烈的攻防戰。民進黨除了“四大天王”,向以廉潔形象示人的、有民進黨“神主牌”之稱的林義雄亦臨危上陣,為陳菊助選。
無可否認,在一片“救亡”氛圍下,民進黨的動員工作,也許要比國民黨做得更緊更深入。畢竟,綠營在民進黨長期經營下,本土意識和族群矛盾仍在起作用,高雄的基本盤不是一下子可以輕易動搖。
社評指出,陳菊競選打的是“政績牌”,豐裕的財政資源讓她幹出了一些成績,她為官也沒有明顯的弊端授人以柄,這點對陳菊十分有利。不過,她所得的票數比起上次謝長廷跟黃俊英交手時所得的票數還是減少了逾萬張,反而黃俊英在這次選舉增加了五千票。能得到這麼多的票數,難能可貴,應該說雖敗猶榮。
雖說市長選舉選民選的是個人,但無可否認,政黨背景仍在選舉中有決定性作用。由於高雄的中間游離票高達三成,雙方決勝的關鍵,顯然看爭取到多少這部分選民的支持。
社評表示,正是基於這種判斷,民進黨在投票重要時刻,又一次使用了骯髒的陰招,用“發放走路工費”的賄選嫌疑抹黑黃俊英;具有“總統”身份的陳水扁,竟不避破壞“總統”必須保持中立之嫌,於昨天上午投票後,再向媒體渲染此事,煞有介事地呼籲檢警調盡速查察嚴辦。明眼人都看得出,此舉是有意影響選情。
由於兩位對手勢均力敵,一些處於游離狀態的選民被煽動迷惑,很易改變結果,難怪不少媒體都為黃的飮恨落選抱不平。
本來,對於國民黨來說,北高選舉若獲“雙贏”,將是國民黨尋求徹底翻身的大好機會。黃俊英倘當選高雄市長,便意味着國民黨影響終可跨越了分隔南北的濁水溪。以此作契機,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明年初臺北市長任期屆滿之後,便可南下“定居高雄,深耕臺南”,使南部增強對馬英九的認同,為贏取明年“立委”選舉作準備,並向二○○八“總統”寳座進發,全面奪回執政權,使馬英九成為南北皆能接受的“全民總統”。如今,黃再敗選高雄,勢必增大國民黨實現後續目標的難度。
社評說,雖在高雄選敗,但總的來說,國民黨在雙城選舉中還是得多失少,馬英九的黨內地位應該不會動搖。然而,他能否出戰二○○八選戰,反而要看“特費案”的演變,還得修補與泛藍各黨的關係。
基於選前發生了“公務機要費”弊案和擔心民進黨北高雙選失敗,陳水扁選前多番強調,這次選舉並非對他的“信任投票”,以免一旦成為事實須為此揹黑鍋。如今,保住了高雄,陳水扁又可能以此往自己的臉上貼金,藉以重新整固其領導地位。但無可置疑,對陳水扁貪腐案的失望,確實令民進黨損失了部分選票,不然,無法解釋謝長廷的慘敗和陳菊贏得如此少。陳水扁仍須為此負上責任。
社評認為,“機要費”案的爆發,重挫了陳水扁的管治威信。貪腐案也加劇了民進黨領導層的矛盾分化,“四大天王”中,部分人與扁切割劃界,貌合神離,內鬥加劇,分裂趨表面化,使民進黨的凝聚力量打了折扣。這次選舉後,也許能使黨內的矛盾暫獲緩和而不至急速崩解,“四大天王”中的蘇貞昌、游錫堃相信不必辭職,但能否讓民進黨各懷心事的天王們捐棄前嫌,重新團結在扁的周圍,則大有疑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