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濟日報:選舉結束,扁當局該做一些實事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1 12:09:20  


  中評社香港12月11日電/台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台北、高雄兩市的雙城選舉落幕了,國民黨未如選前預期雙贏,民進黨則驚險通過雙輸的考驗,兩大直轄市長仍然維持北藍、南綠的局面。對於這樣的選舉結果,陳水扁昨天在選後首度露臉時表示,“選舉已經結束了,該是做事的時候”。是的,無論誰贏誰輸,“過好日子”都是全民最現實的期待,政府真的要好好做一些實事,才能給人民長長久久的好日子。 

  社評說,國民黨郝龍斌當選台北市長、民進黨陳菊拿下高雄市長的結果,各方各有不同角度的解讀。從經濟政策的影響來看,一般的看法認為,這次北高市長選舉是對陳水扁涉入貪腐弊案的信任投票;如今民進黨依然保住長期占有優勢的高雄市,台北市長雖敗選但票數有進展,等於陳水扁通過這次考驗。這樣的結果不僅將壓縮民進黨內部改革派的發展空間,也可能將陳水扁更推向獨派的主張;以兩岸經貿鬆綁的“蘇修主義”讓企業界期待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將因繼續受到陳水扁的權力壓制,使“蘇修主義”的前途暗淡,而台灣經濟也將因企業出走、新血不繼而持續空轉,甚至沉淪。

  這樣的解讀是否正確,尚待選後政經局勢實證;畢竟,選民投票的行為動因非常複雜,有些是政黨選擇下的棄保效應,有些純是荷包考量的策略性投票,亦不能忽略候選人個人魅力的催動力量,更何況這只是兩個直轄市選民的選擇,還有半數以上台灣選民未表達意見;僅因北有進展、南守城池,就認定陳水扁通過信任投票,進而衍生後續一連串解讀,未免過於簡化選民的投票行為。然而,這樣的解讀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警訊,這代表了一種可能,而這種可能將會嚴重危害台灣經濟,故而不論發生這種可能的機率是高是低,我們都要提醒執政當局,不能讓這種可能發生。 

  社評指出,近年台灣經濟的表現,已因兩岸經貿的限制,而無法伴隨大中華經濟圈的成長而成長,區域內發展中經濟體經常出現的5%以上,甚至兩位數的經濟成長,早已在同屬發展中國家的台灣絕跡;這幾年台灣經濟還能維持3%以上的成長,靠的是過去幾十年來製造業發展累積下來的基礎,但“老本”總有吃完的一天,現在已經到了這個關鍵的時刻,如果政府再持續嚴格限制企業、產業西進布局,只有迫使企業在留下、出走間做選擇。今年台灣資本市場的新上市上櫃公司少得可憐,卻有多家台資企業赴香港、上海、深圳,甚至新加坡股市掛牌,就是再明顯不過的例證。因此,期待政府儘速解除西進的緊箍咒,是企業界共同的心聲,也是發展台灣經濟所不得不然,行政部門已有體認,也已準備就緒,豈能再因這樣的一個選舉結果而推遲。 

  這次選舉真該注意的指標是投票率都很低,台北市只有64.52%,高雄市為67.93%,台北市更創下歷來北市選舉的新低,顯示選民對政治熱情的消退,當民眾不願出來投票或認為投票表達意見也無實益時,這種政治冷漠才是執政當局應當要關注的警訊,台灣政策將因此缺乏改革的動力及創意;此外,政治冷漠的形成何嘗不是對執政失望的結果,這是執政者更該警惕之事。因此,執政當局不能僅是選擇性解讀有利於己的指標,更不能因此延遲推動各項如箭在弦的兩岸鬆綁政策。 

  社評指出,這次選舉另一個要關注的指標是政黨勢力間的整合,由於國民黨與民進黨正面對決,小型政黨如親民黨、台聯黨的選票被擠壓而出現泡沫化危機,有政治學者預言兩黨政治時代來臨。一如前述,這次的選舉結構極為詭譎,小黨在棄保效應下被犧牲是合理的預期,難以論斷就此泡沫化;但小黨的生存空間確屬有限,這是小黨要思考的,也是兩大政黨向外整合的機會。我們關心的是,民進黨執政六年多來,有效的政策協商機制從未建立,拉高重大政策的立法困難度,使政府陷入多年空轉,這對執政黨、在野黨是雙輸,國民黨始終難獲選民穩定的多數認同,早該深思在重大政策無具體作為的負面形象。因此,兩大政黨應運用這次整合契機,建立明確有效率的政策協商機制,讓重大政策的制定有軌可循,使台灣施政往前走。就像陳水扁說的,選舉結束了,該是做事的時候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