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偏執分子及非法媒體把台灣帶向絕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4 12:01:04  


  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評說,這一次的北高兩市選舉,高雄市長的選舉結果與事前台灣主要媒體的專業民調中心所做的預測有相當的出入,在選後引發不少討論聲浪。一方面是針對這種落差,所謂高雄學的探討一時之間成為顯學;另方面則在分析這種現象時,加深了所謂媒體以陰謀論製造社會亂象的印象。 

  社評說,平議這次選舉所衍生的媒體認知和角色扮演之探討。我們認為未始不是一個社會進步的表徵。它的積極意義在於媒體以第四權自居,透過報導與評論,目標涵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及廣泛的社會公共事務;但媒體並不因而擁有特權,還是要接受全社會的公評與檢視,以免媒體走偏鋒,喪失社會公器的角色,反成為製造社會亂象的根源。 

  根據這樣的標準,平心靜氣回顧媒體在這次選舉中的表現,特別是針對高雄市選情的報導與預測,與最後結果出現重大落差,的確凸顯了眾多媒體不自知的觀察盲點。也就是針對高雄市近年來的蛻變,多數總部在台北的主要媒體,確是不自覺地以過時的觀點在看高雄。這種從台北看天下、從台北看全台灣所隱含的盲點,於此次的選舉報導和預測中表露無遺。今後,如何重新認識高雄學,如何經由理解認同來打開正確報導高雄的視窗,確是媒體自身要去檢討、校正的課題。 

  不過,有待進一步指出的是,相對於過去面對高雄蛻變認知不足的盲點,固然有助於高雄學研究的成為顯學,但如果過度解讀高雄學所蘊含的高雄價值,一路予以等同為本土價值、台灣價值、民主價值,其結果只是把從台北看天下、看全台灣,轉換成從高雄看天下、看全台灣,則自然可能出現另個層面的盲點。 

  社評指出,媒體的報導與評論固然應該避免出現盲點,但有關媒體民調預測失準的探討,在專業領域上各媒體民調中心自應努力克服可能的機構效應與取樣範圍受限之誤差值,以及隱性選民的拒絕表態甚或誤導表態的困境。不過,不論如何,媒體進行民調,本意在發現事實真相,提供受眾更具體的資訊,其作業流程從問卷設計、以迄訪員訓練、取樣範圍等自應符合專業規範,而且是透明可資驗證的。相形之下,如果根本沒有民調專業團隊,只是在選舉關鍵時刻,才忽然插花公布民調結果,不論數值是如何“神準”,但又怎能不接受公眾檢驗是否符合專業規範,或只是弄虛作假,甚或甘為特定目的者的打手工具。 

  媒體的報導、評論或民調,容或因盲點而出現誤差,但真正要不得的卻是弄虛作假。於此,有待進一步探討的是,當前台灣的社會亂象之一就在於,有些政治主張極端者,往往率性舞動黨同伐異的大刀,對不同意見者甚或只是忠實報導事實真相卻不合其意者,即肆無忌憚地做汙名化的攻訐。就媒體界而言,最常見的用語就是所謂“統派媒體”的指控,然後把一切對執政者及執政團隊偏失、弊案的報導評論,通通歸咎於是統派媒體的陰謀操作。 

  社評表示,要反駁這些政治偏執者對統派媒體的指控,我們覺得最簡單的莫如請這些偏執分子正視這樣的事實真相:今年以來,針對阿扁家族的貪瀆,與執政團隊層出不窮的弊案,不論是扁婿涉入台開弊案,扁嫂捲入SOGO禮券案和“國務機要費”案,或陳哲男幾乎無所不與介入眾多貪瀆弊案,難道都是統派媒體無中生有的捏造?發起七一五綠色聲明的淺綠學者們是統派媒體能操控的嗎?民進黨內綠六組黨工、羅文嘉、李文忠、林濁水對民進黨墮落的關懷論調難道也是統派媒體在背後炮製的陰謀嗎?陳瑞仁檢察官根據確鑿事證起訴扁嫂同樣又豈是統派媒體的可能左右? 

  少數政治偏執分子利用部分媒體與龐大非法地下電台,大肆造謠中傷同業,其淺陋無識原不值一辯。但所謂三人成虎,積非也可能成是,我們必須嚴正指出,這些偏執分子和為特定政治目的服務的合法與非法媒體,才是今天台灣社會的真正亂源。他們慣常使用具歧視或攻擊性的語言醜化不同族群,依憲法族群平等之精神,本應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約束,但近來其言行卻是益加肆無忌憚、變本加厲。如此撕裂族群,製造分化,以夜郎自大的心態口說愛台灣,卻無視於外部國際政經情勢和板塊的變化。如果他們所謂“統派媒體”是站在全球視野提醒台灣不可自閉腐化,則這些“夜郎媒體”卻是不自知的要把台灣一步步帶向絕境,面對全球化的自我封鎖與邊緣化,最後恐怕連想在夜郎的一隅持續自大都有困難。這中間的出入,媒體角色的扮演又怎能不自我惕厲、撥亂返正!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