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5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發表署名文章說,先哲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所謂支點就是“杠杆上起支撐作用,繞著轉動的固定點;指事物的中心或關鍵點”。今年中國與東盟及其成員國的一系列外交實踐,如“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15周年紀念峰會”等表明,東南亞正是中國維護長期良好周邊環境的亮點和關鍵點。
文章指出,中國被東南亞、東北亞、中亞、南亞包圍著。在周邊環形地帶,大小國交錯,新老矛盾糾結,利益關係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國與周邊打交道,實際上是與一個極端複雜的系統打交道,既要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又要照顧他人的利益。
這就像在跳紅綢舞,跳得好了,人與紅綢相得益彰;跳得不好,要麼是人踩綢栽跟頭,要麼就是綢纏人束縛手腳。中國的周邊外交需要一個能讓舞者站得穩,使得開,轉得動的支點。站得穩——它不能左搖右晃,讓舞者失去重心。轉得動——它不能死板僵硬,讓舞者無從借力。使得開——它不能被動反應,讓舞者難以揮灑。
周邊,只有東南亞可以作為中國周邊外交戰略的支點。
文章說,東南亞的安全穩定性要高於其他幾個地區。相對於東北亞國家為朝鮮半島無核化而努力,東盟早在建立之初就明確本地區是“無核區”。相對於中亞的“三股惡勢力”,東南亞的多元社會則顯得和諧得多。相對於南亞的印巴宿怨,東盟成員國則顯得關係融洽。
東南亞的多樣性的存在和一體化的趨勢同樣明顯。多樣性使每個國家都可以保持自我,一體化的趨勢使這個地區選擇了聯合自強的道路。在此過程中,它們敏感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全球化的脈搏,與時俱進地創造出一些應對各種挑戰的智慧。東南亞的成長看起來更有跡可循,更值得期待,不似其他三個地區具有那麼強的不確定性。一個具有美質良才的人,緣何不交?
東南亞與區外大國的關係也趨於清晰。東盟近年來建立起了以其為核心的大國平衡框架,並主導東亞合作的進程,主辦各種各樣能讓大國在一起討論戰略、政治、安全和經濟問題的開放式論壇。未來,只要東盟不分裂,本地區很有可能形成大國都願意與東盟交往,但又不能在本地區獨大的穩定局面。周邊其他地區尚在探討如何建立趨向穩定的地區框架機制。
最關鍵的,通過冷戰後15年的努力,中國與東盟及其成員國的關係都達到最好時期。戰略夥伴關係的定位標誌著中國和東南亞整體的關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及其他幾個地區難以達到的高度。
文章最後說,將東南亞作為支點,給中國的周邊外交帶來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來沒有的穩定感、踏實感和成就感。中國可以安心處理朝鮮問題、中日關係問題、台海問題;可以與東盟一起推進東亞合作,甚至是包括中亞和南亞的泛亞合作;可以讓中國自然處於東盟大國平衡戰略的軌道之中,降低來自美國和日本等大國的疑慮。反之,東盟也從中得到莫大的戰略利益,比如中國支援其一體化進程,支援其在東亞合作中的主導權,對其他地區的利益也沒有根本損害。這種局面是在全球背景下經過複雜互動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狀態,有極強大的現實合理性和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