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三大峰會踐行“和諧世界”理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8 14:13:50  


  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2006年,黃埔江畔,邕江兩岸,金水橋邊。中國外交舞臺賓朋滿座,盛況空前。

  這一年,一個充滿東方智慧的名詞“和諧世界”,頻頻出現在重大國際場合,它所闡釋的國際關係新理念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引起共鳴。

  據新華社報道,自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5年9月在第60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共建“和諧世界”以來,這一主張已成為中國外交的主題詞。這一年,中國為踐行“和諧世界”理念採取了全方位外交行動。其中,三場多邊外交峰會──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15周年紀念峰會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世人矚目,永載史冊。

  ●政治上相互尊重,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

  初夏,中國上海。上合組織成員國的6位元首和4個觀察員國及阿富汗、聯合國、獨聯體和東盟的代表齊聚一堂。這是面積佔歐亞大陸五分之三、人口佔世界四分之一的上合組織成員國5年來首次回到上合組織誕生地舉行峰會。

  金秋,廣西南寧。中國與近鄰東盟10國領導人聚首邕江之濱。這是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係15周年以來的一個裡程碑式盛會。

  深秋初冬,首都北京。在中非開啟外交關係50周年之際,中國與來自非洲48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等聚首。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的集體對話,也是中非外交史上規模最大、級別最高、與會非洲國家領導人最多的一次盛會。

  “回顧過去、規劃未來”是不同峰會的共同主題。“相互尊重、擴大共識、和諧相處、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是與會各國在不同峰會上提出的共同政治訴求。

  上合組織峰會一致通過的《上海合作組織五周年宣言》鄭重宣示:將為建立互信、互利、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全球安全架構做出建設性貢獻。成員國還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組織和舉行聯合反恐行動等安全合作協定。

  “在國際和地區局勢風雲變幻的情況下,上海合作組織已成為成員國深化睦鄰友好合作和伙伴關係的重要機制,開展文明對話的典范,是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的積極力量。”《上海合作組織五周年宣言》說。

  中國和東盟成員國在峰會上承諾,將共同努力推進戰略伙伴關係。“這一戰略伙伴關係將為地區和平與穩定做出巨大貢獻,從而確保我們雙方的人民享有持久繁榮與進步。”

  中國和東盟領導人還簽署了本世紀以來雙方的首份共同聲明《中國─東盟紀念峰會聯合聲明》,強調中國-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係“為整個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和非洲領導人則在峰會上就進一步發展中非關係、推動南南合作、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等問題達成廣泛共識,并以政治文件的形式宣示建立新型戰略伙伴關係。

  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宣言》中,中非承諾,主張根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所有倡導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國際準則發展友好合作關係﹔強調尊重和維護世界的多樣性,世界各國不分大小貧富強弱應彼此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處﹔不同文明和發展模式應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和諧共存。

  ●經濟上互利共贏,促進世界普遍繁榮

  深化合作、互利共贏……這是頻繁出現在三次峰會成果文件中的詞組﹔貿易自由化,服務自由化,投資便利化……這是中國與進行對話的60多個國家共同追求的目標。

  經濟總量超過2.5萬億美元的上合組織成員國在峰會期間同意,將能源、信息技術和交通作為優先合作方向,并積極推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逐步實現商品、資本、服務和技術的自由流動。

  上合組織各成員國還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實業家委員會決議》和《上海合作組織銀行聯合體成員行關於支持區域經濟合作的行動綱要》﹔各國企業、銀行還簽署了一批總額近20億美元的大中型合作項目的商務合同和貸款協議。

  此外,中國和中亞5國還將建設新亞歐大陸橋事宜提上了議事日程。這條自上海經中亞直至巴黎的現代 “絲綢之路”,將使歐亞大陸的聯係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

  中國和東盟經過15年的艱苦努力,從磋商伙伴到全面對話伙伴,再到戰略伙伴,從互補合作到互惠互利,雙方經濟合作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雙邊貿易額從1991年的79.6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1303.7億美元,15年增長15倍。目前,中國與東盟互為第四大貿易伙伴,東盟已成為中國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地。

  中國和東盟10國領導人在峰會後共同簽署的聯合聲明中強調,與會各國決心按時於2010年建成自由貿易區。建成後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擁有18億消費者、2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1.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經濟區,這是迄今為止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為支持東盟的發展,中國政府還決定向東盟發展基金捐資100萬美元,并提供100萬美元資助《東盟一體化倡議》項目,東盟對此表示歡迎。

  而在中非峰會期間,貿易和投資成為了此次峰會的熱點。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全面提高中非合作水平的主張,1500余名中非企業代表經過兩天的對話,簽署了14項合作協議,金額共計約19億美元。中國-非洲聯合工商會也宣告成立。

  中國政府承諾採取優惠貸款、設立基金、減免債務、取消關稅等8項措施援助非洲國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承諾到2009年對非援助規模增加一倍,力爭到2010年使中非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

  中非領導人一致呼吁: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的情況下,加強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推動全球經濟均衡、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實現各國共享成果、普遍發展、共同繁榮。

  ●文化上加強交流,倡導世界多樣性

  文化是不同民族、不同種族、不同地區人民的共同財富。文化的交流從來都超越時空、深入人心。

  在上合組織峰會上,上合組織成員國承諾,要將文化藝術、教育、體育、旅遊、傳媒等領域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化。
  位於歐亞大陸結合部的上合組織區域內,匯聚了佛教、道教、伊斯蘭教、東正教等多種宗教,文明形態多姿多彩,所以上合組織成員國還向世界莊嚴宣告:“由於成員國擁有獨特、豐富的文化遺產,上合組織在促進文明對話、建立和諧世界方面,完全可以發揮促進和示范作用。”

  文化相通,是長期以來繫系中國和近鄰東盟10國友好的紐帶。在中國-東盟紀念峰會上,雙方同意加強社會文化合作,支持東盟實現社會文化共同體建設,包括實施中國─東盟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框架下的各種項目和活動。未來中國與東盟還將繼續青年互訪、語言培訓、舉行大型文藝活動等形式的文化交流。

  這些持續不斷、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無疑將使東盟各國更全面準確地理解中國的文化和中國人民崇尚和平和共同發展等理念,也讓中國人民領略到東盟各國的燦爛文化精華。

  文化交流也搭建起了中國與非洲各國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中非文明各具特色、絢爛多彩。目前,中國已與50多個非洲國家簽訂文化合作協定,並與非洲各國簽署了50多個文化協定執行計劃。

  在中非峰會上,雙方宣布,將加強中非文明交流與文化互鑒,積極落實中非雙邊政府間交流計劃項目,鼓勵雙方高等院校開展交流合作。中非表示,要加強人文對話,促進人民之間、特別是青年一代的聯係與互動,增進在文化、科技、教育、體育、環保、旅遊等領域以及婦女事務的交流和合作。中非雙方還將在表演藝術、美術、圖書出版、文物、博物館及新聞廣播、電影電視和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加強合作。

  ●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三大峰會的共同特點都是以中國為東道主,集體邀請某特定區域的領導人來訪。分析人士認為,這種“一對多”的外交運作方式,反映了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也表明中國提出的“和諧世界”外交理念得到了與會各國的認同。

  不同峰會的積極成果,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成為構建和諧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

  上合組織倡導的“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大大豐富了當代國際關係的理論和實踐,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實現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普遍要求。“上海精神”對國際社會尋求新型的、非對抗性的國際關係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種模式要求摒棄冷戰思維,超越意識形態差異。

  中國-東盟紀念峰會的召開,促進了各方在重大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協調配合,豐富了經濟貿易合作的內涵,為世界提供了新型的合作思路和范例。雙方規劃建立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將使該地區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共同體之一。

  中非峰會標志著中非合作進入新階段。佔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多的中非開展廣泛合作,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貢獻。中非在峰會上提出建立的新型戰略伙伴關系,開創了南南合作的新思路,將對推動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對促進南北對話,維護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動建立和諧世界產生深遠影響。

  今年8月21日,胡錦濤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他指出,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是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實現和平發展的重要條件。

  有分析認為,在國際衝突不斷,發展失衡,強權政治揮之不去的今天,中國的“和諧世界”主張綜合了世界各國、各民族對和平、發展、平等、公正等普遍價值的共同追求,引起共鳴是應有之義。

  三大峰會的圓滿舉行,正是中國“和諧世界”理念的成功實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