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國對境外媒體的積極心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30 10:04:12  


  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發表社論說,過去幾十年來,中國政府與境外媒體,特別是與西方媒體之間的關係一直不很融洽。其中的矛盾和複雜心態,很難用一個簡單的辭彙予以概括。因為這不僅牽涉到雙方對媒體職責的理解不同,而且還涉及到雙方對各自角色的定位有差異。由於這些差異,雙方從一開始就不願意信任對方,所以產生了許許多多的誤解、摩擦,甚至對抗。 
  
  社論說,從歷史背景來看,中國政府與境外媒體之間的不融洽,更是中國社會和國際政治現實的直接反映。戰後以來,西方主流媒體從來沒有對一個共產黨國家抱持尊重、客觀和公正的心態。反過來,共產黨國家也從來沒有放鬆過對西方媒體的戒備和警惕。因此,中國和西方媒體之間不只存在著上述認識上的差異,而更有實實在在的政治和歷史恩怨。 
  
  前天,中國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蔡武宣佈,北京將放寬對境外媒體在華採訪的限制措施,主動協助境外媒體獲取資訊,包括將有更多國務院部委定期舉行新聞發佈會,並且向媒體公佈中央和地方政府新聞發言人的電話號碼,等等。這些措施雖然在發達國家早已是司空見慣,但就目前資訊還不夠透明的中國而言,還是值得稱道的。 
  
  社論指出,然而,重要的還不是這些決定和措施,而是背後的思維和心態。蔡武主任說,如果中國不主動地把權威和準確的資訊向媒體和公眾公佈,那就會有人越俎代庖,向外界傳達不完整、不準確和被歪曲的資訊。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由於它出自中國政府宣傳部門的主管人物之口,因此其重要性就不可忽視。可以說,它代表著中國政府正在對思維、心態和政策進行積極的調整。 
  
  北京方面過去經常指責西方媒體故意歪曲和醜化中國的形象。首先要承認確實有這樣的事實,但是,中國政府在指責外國媒體的同時,卻未對自身進行反省,而是把責任全部推到境外記者的身上。 
  
  社論認為,而這一次,蔡武所言有很大不同。“假若自己不這麼做,別人就會那麼做”,這是一種積極的思考角度,而不再是消極的思考模式。而這種轉變,正是中國新聞主管部門最為需要的。與有關官員過去一味抱怨和批評境外媒體的做法相比,蔡武主任真正看到了問題的根本之所在。 
  
  在前天的記者會上,蔡武還說,中國政府將把國際媒體當作“建設性合作夥伴”。這是一種嶄新的定位,在觀念上是一個本質性的飛躍,著實令外界感到欣慰。 
  
  如上所述,在長期形成的慣性思維的驅使下,中國各級官員對外國媒體,尤其是對西方媒體的不信任和戒心,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人前只說三分話”,“防人之心不可無”,便是不少官員面對西方媒體時的心態。可是,越是吞吞吐吐,越是說話不痛快,西方記者就越是感到神秘,越是處處懷疑。 
  
  社論指出,把國際媒體當作“合作夥伴”,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將自己和境外媒體的關係,放在正確的位置上。而這種公開的表態,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對外宣傳姿態,對境外媒體和公眾具有親和力。 
  
  觀念的轉變最難,但也最為重要,因為它遲早都會帶來政策和行為的改變。中國目前的實力、國際環境和國民心態的成熟,已足以讓輿論主管部門以更開放的胸懷面對國外媒體。這不只是簡單意義上的面子和形象問題,而更是強化軟實力、鞏固中國作為世界大國地位的戰略性課題。

  當然,不只是針對境外媒體,同時更要對自己國內的媒體採取平等和開放的態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