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的2006年,上海經濟開創了“一升兩降”的喜人局面。 |
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剛剛過去的2006年,上海經濟開創了“一升兩降”的喜人局面:經濟總量預計首次突破萬億元,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約4%,全社會固定投資增幅回落5個百分點。
據新華社報道,與此同時,上海經濟顯示了“結構優化,效益趨高”的特點。全年投資增幅回落而社會消費卻增長了13%,創8年來新高;現代服務業“頂起了半邊天”,“三產”增幅的上升比“二產”整整快了一倍。
不僅僅數據好看,而且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人們,更多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全市社保覆蓋面擴大,“城保”“鎮保”“農保”“綜保”初成體系,農村和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了近年來少有的“雙雙兩位數增長”。
“上海經濟之變”,是當地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的結果,也是上海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結果。
百姓眼中的“上海經濟之變”
家住楊浦區國和路的葛秀英老人,這個冬天比往常過得安心。她不必為季節轉換時老病複發的醫治費用過于發愁了,2006年,她在86歲時享受到了基本社會保險。更令她開心的是,失業多年的兒子2006年當上了協管員,還加了工資;兩個已退休的女兒也增加了退休工資;孫子還考上了同濟大學。這樣一來,葛秀英全家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
類似的故事,在上海的眾多家庭上演。2006年,上海出台了涉及就業、分配、保障等方面的9項民生政策措施,目前全市已有5.5萬名城鎮職工老年遺屬、6.1萬名城鎮高齡無保老人和200多萬名戶籍中小學生和嬰幼兒的基本醫療有了保障,276萬人參加了外地來滬從業人員綜合保險。
2006年,雖然令人頭疼的房價仍在高位,但出現了回調。統計數據表明,前10個月上海一手住宅售價降了3.9%,預售面積增了30%,其中普通房比重超過了三分之二。全市有2.3萬戶住戶享受到了住房保障的廉租政策。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和比重均有所下降。
2006年,上海城鄉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雙雙超過10%,最低工資標准從690元提高到750元,城鄉最低生活標准調整到了每月320元。
幹部眼里的“上海經濟之變”
“我的工作重點不再是招商,而是怎麼把高耗能、高排放、低附加價值的企業請出去。”松江開發區管委會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現在,“經濟質量比速度受重視,結構調整比規模更重要”。
2006年,隨著“產業用地指南”“產業能效指南”等標准體系的執行以及價格杠桿的引入,上海淘汰了640多家劣勢企業,監管住了800多家重點用能單位。正在緊張核准數據的政府部門人士介紹,上海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約4%。
環保部門人士說,2006年,上海環保投入超過30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約3%。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總量,空氣質量優良率超過90%。
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稱,2006年,上海經濟結構、經濟效益趨于優化。前11個月,第三產業在上海生產總值中占據“半壁江山”,達50.5%;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增強,13%的增速明顯快于投資;經濟輻射能力繼續擴大,上海口岸進出口總額預計達4260億美元,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經濟效益也在改善,前11個月,工業利潤增長約15%,財政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
專家眼里的“上海經濟之變”
種種數據和跡象表明,上海經濟正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運行顯現“又好又快”的勢頭。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景氣研究中心主任劉幌松說,投資結構的優化表明上海經濟增長質量在不斷提高。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諸大建認為,節能降耗硬指標表明“減物質化”的經濟增長形式,已開始主導上海發展的方向。如果2010年上海能達成節能目標、建成生態型城市的框架,其意義絕不亞于實現人均GDP1萬美元。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石良平認真分析了2006年消費回暖的態勢後說,如果上海能連續保持消費增長率上升、投資增長率下降,經濟增長就可以走過要素導向、投資導向階段而進入創新導向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