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帛:台海互動有張有弛 有危有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3 10:44:04  


  中評社香港1月3日電/香港時事評論員陳子帛今天於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題為“台海互動有張有弛有危有機”的評論文章,指出在今年元旦文告中,陳水扁沒有給外界帶來太多的政治驚嚇。這應驗了外界早前所謂的中規中矩、四平八穩之說。也許,這和較早前傳出美國要過問陳水扁元旦文告有關。 
  
  人們一般相信,美國對陳水扁的“政治監控”已經到了步步緊盯的程度。這是因爲去年元旦陳水扁突然提出“終統”,讓美國措手不及、大陸陷入應對危機的緣故。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葛來儀指出,現在美國對臺灣有疑慮時,都會立即作出反應。例如,陳水扁所謂的“第二共和”,就立即遭到美國私下警告。就元旦講話內容來看,美國的私下警告和步步設防,取得了初步成效。 

  多領域交往已不可阻擋 
  
  作者指出,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最近撰寫文章說,過去一年有利于遏制台獨的積極因素增多,但台獨勢力謀求法理獨立的冒險活動一刻都沒有停止。他强調說,2007年要高度警惕台獨勢力“千方百計尋找機會,製造事端,甚至可能鋌而走險,孤注一擲,以求一逞”。這是北京對“後陳水扁時代”的基本估計,也反映出一以貫之的思路。 
  
  分析家們普遍認爲,民進黨在高雄市長選舉中險勝,表明臺灣當局的兩岸政策將進一步被台獨基本教義派所挾持。若蘇貞昌開放兩岸關係政策,陳水扁是否會改組“內閣”,以示懲戒,也必須拭目以待。甚至還有人認爲,只要阿扁仍在位,“三通”全無希望。 
  
  回眸2006年的兩岸關係,誠可謂多事之秋。陳水扁元旦揭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大年初一拋出“廢統論”,年底又提出“第二共和”,宣稱凍結現行“憲法”,制定臺灣“新憲”,一再攪動了兩岸關係。 
  
  作者表示,但同時,兩岸關係仍然有緩和的一面。大陸與臺灣在野勢力之間,兩岸其他層面的互動,都有積極的進展。兩岸經貿論壇、農業論壇相繼于去年4月、10月在大陸舉行;兩岸論壇是國共交流與對話的機制,也爲民間交流搭建了新的平臺,推動兩岸關係邁向和平穩定,幷促進經濟、農業的交流與合作。 

  開放大陸居民赴台觀光,未能于去年底實現。陸委會指出,北高市選後一周,兩岸已重啓協調;台旅會與海旅會幾已完成技術性協商,預計3-4月間正式開放大陸居民赴台觀光。兩岸基于多次春節包機的良性互動,去年6月達成四項專案,幷執行了中秋節客運包機。今後在“三節”及清明節期間,均能進行客運包機。在互信與誠意的基礎上,可望持續透過協商實現客運包機周末化、常態化及貨運包機的便捷化。

  北京政策更爲理性客觀 

  而最近臺北當局進一步開放高新科技項目登陸的限制,以及逐步放寬人民幣進島流通的限制,可以發現,不管台獨基本教義派如何消極阻攔抗拒,兩岸關係都不會原地踏步,經濟以及文化、人員往來更不可能出現大幅度倒退和逆轉。 

  但是,伴隨著陳水扁决意“憲改”工程的啓動,兩岸關係還存在著高度不穩定的因素。何時引爆,引爆的程度,影響波及的範疇,等等,都是未定之數,這就是台海關係互動依然保存有張有弛、有危有機特點的具體體現。 

  大陸方面對民進黨治下的兩岸關係,也有若干觀察印象和結論。據臺灣媒體報道,大陸的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認爲,民進黨是一個不成熟的政黨,讓不少臺灣民衆失望,短期內兩岸不可能會有突破性發展。 

  民進黨的不成熟以及基于既定的政治教義所限,對于兩岸關係的進一步開放,以及爲兩岸關係未來可能的整合或者統合作出必要的鋪墊,仍然左搖右擺、消極抵觸。但基于政治選舉以及權力競逐的考量,依然會有若干順應民意的政策。這也是兩岸關係有張有弛、有危有機的基本依據。 

  但作者分析,其實兩岸關係的向前發展,的確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好事多磨的過程。這些年,隨著對台政策的務實調整,北京方面更趨理性、客觀和實事求是,更接近臺灣主流民意,即使對臺灣民意無法完全接受和認同,但也願意以同理心加以理解。而借助美國的影響力,采取“借美打扁”、“拉美遏獨”的策略,也是一種進步。 
思維慣性還有待改變 

  但也有人坦率指出,兩岸形勢變化莫測,大陸有些官員以“不變應萬變”的做法應改變。例如,有些人寄希望於國共第三次合作;但事實上,臺灣的政治情勢已使國共第三次合作沒有可能性,因爲國民黨是否可再主導臺灣政局還充滿不確定性。而這點大陸方面有些人士的認識,與臺灣現實有落差。 

  作者稱,章念馳在緬懷汪道涵先生時感慨指出,從事對台工作,汪道涵總是在第一時間掌握信息,分析判斷形勢,對兩岸事務的投入非其他人所能比擬。因此,他提出來的政策或思想,總有超越其他人的視野和遠見。章念馳也委婉指出,北京對台政策應該“思想再解放一點”,構建起一個更寬容的兩岸政策。島內評論指出,“兩岸之道唯和與合”,是汪道涵的思想結晶。 

  因此,在思辨兩岸關係前景之時,人們對决策系統或多或少的“以不變應萬變”的慣性思維,應該有更深刻的認識。現在該是進一步改變决策思維的時候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