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7日電/《新京報》今天發表題為“爲被綁架的中國工人祈福”的社論,指出又一起海外中國人被綁架事件,成了媒體的關注焦點。1月5日,5名在尼日利亞河流州施工的中國工人,被當地武裝分子劫持,下落不明。事件發生後,中國駐尼日利亞使館已與尼政府聯繫,盡力解救被綁架工人,中國國家領導人也指示外交部和中國駐尼日利亞使領館,要求務必設法確保被劫持人員生命安全,全力予以營救。
海外中國人的被綁架,牽動著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心。爲什麽發生這樣的事件?該如何處理這起事件,幷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這些問題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無疑,突發事件也爲我們提供了省思的機會,使我們意識到中國人的生命財産安全問題,會在超越中國的更大的空間範圍內發生。
社論表示,現在,世界已大爲不同,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也已大爲不同。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根據自身經濟發展需要,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和促進中國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承包工程等經營活動,以帶動産品、技術和勞務出口。在不長的時間內,中國常駐海外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員已激增到60萬以上,境外中資機構超過8000家,分布在全世界近170個國家。尤其在非洲許多國家,中國企業與人員的增長幅度更爲迅速。
在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上升的同時,海外中國企業特別是在海外參與經濟活動的中國人的生命財産安全近年來受侵犯的事件,也與日俱增。2004年以來,在巴基斯坦、伊拉克和俄羅斯等地,都發生過針對中國人的綁架案。可以預見,隨著中國參與全球經濟與勞務分工的進一步增多,今後發生類似事件的可能性,不是在减小,而是在增大。
社論點出,中國海外利益的增多,和海外中國人的生命財産安全所面臨的形勢,已對注重軍事安全的傳統國家安全概念,和主要著眼于政治議題的對外交往,設置了新課題。這樣一來,我們就需要變換思維方式,拓展安全觀念和外交方式,將維護海外中國人的生命財産安全,作爲中國國家安全和對外交往的一部分來更加充分地考慮。
從政府層面論,爲應對海外中國人被綁架之類的突發事件,建議加强相關理論研究和有關機制、制度的構建。這些突發事件頻繁發生,有規律可循,對此做出總結歸納,幷應在此基礎上,形成應對突發事件的預案,如在突發事件發生後,包括如何與當地政府交涉,如何參與和事件施加者的談判,如何開展宣傳以便爲解决突發事件創造輿論氛圍等,意義重大。這樣,萬一突發事件發生,就能有條不紊地化解之。
社論表示,綁架事件也是在一定的內外因素作用下産生的。爲防止綁架案等突發事件的發生,精心維護和培植中國在海外的良好形象,也必不可少。而實際上,中國所走的,也正是這樣一條道路。近年來,通過减免非洲國家債務、爲非洲國家培訓各種人才、幫助非洲國家改善基本建設設施等方式,中國與非洲各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中國今後仍需要更好地堅持這樣的外交策略,幷把它作爲長遠戰略性措施來對待。畢竟,建立和發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化上交流互鑒”的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是中非人民的良好意願和真誠期待。
在這方面,建議身在海外的中國企業和公民,要更加努力融入所在地民衆的生活,尊重當地人的情感和利益,對違反當地人宗教、習俗和倫理的事情,堅决不做。相反,要積極參與所在地的公益事業,不懈地以實際行動傳播和平與友愛,以誠心打動所在地的民衆,取得當地民衆的信任,以此爲自身生命財産安全,築起厚實的防護墻。
社論最後指出,面對再次突發的綁架事件,為這5名中國工人祈福,也期待著有關各方積極配合,儘早解救他們,讓他們的親人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