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嶽:綠色GDP項目不會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3 09:43:20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
  已經是第三次了。 

  幾乎沒有懸念,新年伊始,國家環保總局再次掀起“環保風暴”。 

  1月10日,國家環保總局對外通報,將首次啟動“區域限批”政策來遏制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迅速擴張趨勢,即停止審批其境內或所屬的除循環經濟類項目外的所有項目,直到其違規項目徹底整改為止。 

  對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來說,每年年初的“環保風暴”不會讓他覺得快樂。雖然每次他以及其環保團隊的每一個舉動,都會受到外界的無比關注,他的例行發言也會被附加上很多解讀。 

  對一個官員來說,外界對他言語的重視和反應,似乎能夠體現很多職位以外的東西。但是他的同事說,往往在這個時候,潘嶽總是選擇一個人待著,他說他感到疲憊。 

  地方利益和行政監管之間的衝突、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對於在這個矛盾旋渦中的環保總局而言,仍然沒有徹底的解決方案。 

  這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但潘嶽1月11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一定要嘗試著解決。 

  ●7555個項目,140.5億元 

  記者:2006年,以對重型化工領域的整頓治理為開端,國家環保總局進行了大量的工作,目前這項工作的收尾已基本完成。具體成效如何?體現在哪里? 

  潘嶽:2006年1月至6月,我局組織各級環保部門對近年來審批、總投資近10152億元的7555個化工石化建設項目進行環境風險排查,其中直接排查了20個重大敏感項目。 

  我們對3794家企業提出了整改要求,要求49家存在嚴重風險的企業實施搬遷。經統計,排查後7555個項目新增環境風險投資140.5億元。其中,總局直接排查的20個項目新增20.1億元,委託地方排查的107個項目新增25.3億元,各地排查項目新增41.7億元,兩大公司自查項目新增53.4億元。 

  環保總局將排查結果及時上報國務院,提出了“完善法律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加強化工石化企業環境風險的管理;提高環保門檻,實行更加嚴格的准入標準;強化環境風險管理的技術基礎”等環境風險評價管理改進措施。 

  目前我局已要求位於大江大河沿岸、飲用水源下游的吉化、蘭化、金陵等7個現有基地和大型企業開展環境風險後評價;要求上海杭州灣沿岸、大連大孤山半島等近十個化工石化集中區開展規劃環評;組織中國石油大慶石化、遼陽石化,中國石化揚子公司等5家石化公司開展“十一五”企業發展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 

  ●削減2%的年度目標沒有實現 

  記者:您怎麼評價環保總局在過去一年間的表現? 

  潘嶽:我們拼盡全力幹了幾件事,但治理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污染的速度。從結果上來說,2006年作為“十一五”開局之年,沒有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削減2%的指標。我的心情很沉重。 

  2006年我們幹的幾件事包括:一是以環評為關口卡住7700億項目,其中大部分是鋼鐵、冶金、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項目;二是全年建設燃煤電廠脫硫能力7000萬千瓦,超過了前10年總的建設水平;三是新成立了5個大區督查機構,試圖增強處置重大突發環境事件和跨界污染糾紛的能力,探索環保執法垂直化。 

  但是,主要污染物削減2%的年度目標沒有實現。這是由於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固定資產投資仍然過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一些地方政府領導和企業負責人對加強環保“口惠而實不至”,雖然簽訂了目標責任書,但並沒有切實履行污染削減承諾;雖然建了治汙設施,但並不正常運行。對於老百姓來講,2006年的環境質量也難以令人滿意。與前年相比,去年環境質量狀況沒有明顯改善。近50%的城市出現了中度以上的污染,其中18%的城市出現過重度污染。此外,環境污染事故呈高發態勢,平均每兩天就發生一起突發性環境事故。群眾環境投訴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 

中央經濟工作會上要求,2007年要把節能降耗、保護環境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並且一定要實現污染物排放總量降低2%的約束性目標,我們將按照這個要求去努力。

  ●綠色GDP項目不會停下來 

  記者:作為環保局執法手段技術性調整重大表現之一,綠色GDP項目在2006年正式啟動,但其間也遇到了部分問題,您認為2007年國家環保總局如何確保這項工作能夠持續運轉下去? 

  潘嶽:我們肯定不會停下來。2005年的核算已經完成,可能會在春節前後公佈。接下來我們將進行2006年的核算。 

  第二,我們正在努力擴充核算的範圍。2004年的數據只核算了“環境污染成本”的一部分,希望能夠把環境退化成本(如土壤和地下水環境)囊括進去。 

  我們希望能夠讓綠色GDP成為可以操作的制度,而非停留在紙面上的理論研究。當然,環保部門一家不可能讓它成為國民經濟核算指標,但我們至少可以把比較成熟的幾個結果轉化為指標提供給有關部門,以作為衡量地方業績和官員政績考核的重要參考。

  ●希望“區域限批”常態化

  記者:2007年環保總局的執法手段和內容會否有所變化? 

  潘嶽:我們希望能夠把“區域限批”常態化,也就是說,不再只是“風暴”,以後很可能對環境影響評價執行率低、“三同時”違法現象嚴重的行政區域;未按期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和水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的省份;超過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國家主要控制斷面不能滿足環境功能區劃要求的河流流域;多次發生特大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環境風險隱患突出的行政區域;所轄企業環評和“三同時”違法現象嚴重的企業集團,都將實行“區域限批”與“行業限批”政策。 

  然而,“區域限批”也只是有限的手段。環保能否發揮更大作用取決於法律和體制留給我們多大的空間和餘地。比如環保能否作為官員考核指標?環保執法垂直是否能實現?是否能夠追究更高級別行政人員的環境責任?總而言之,環境的最終改善並非依賴於“執法手段的變化”,而是取決於體制的變革。 

  記者:眾所周知,目前環保遇到的最大瓶頸是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衝突。但就2006年的整治工作看,仍沒有徹底性的解決方案。環保總局如何看待二者之間的衝突問題?2007年如何有效地進行環保執法? 

  潘嶽:在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真正實現轉型之前,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矛盾將會一直存在。這是一個長期的矛盾。至於和地方政府的關係,我說過,環保部門從誕生那一天起,就註定要和傳統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產生的利益格局作鬥爭。但這種對立不是絕對的,而是可以轉化和統一的。 

  解決方案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比如,我關停你的污染項目,不是要餓死你,而是逼迫你下決心去引進高技術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項目。如果這些項目運營成功了,經濟也沒丟,環境也保住了,科學發展觀就落實了。這就是徹底性的解決方案。 

  ●綠色和平崛起 

  記者:記得您曾提出過在和諧的前提下,中國應該強調“綠色和平崛起”的概念,這樣工作的實質內容是什麼?是否有可操作的技術手段? 

  潘嶽:謝謝你注意到我在2006中國企業高峰會上提到的這一概念。所謂“綠色和平崛起”,其實就是對可持續發展道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形象化概括,主要包括八方面:低消耗的生產體系、適度消費的生活體系、持續循環的環境資源體系、穩定高效的經濟體系、不斷創新的科技體系、更加開放的金融貿易體系、注重公平的分配體系和開明進步的民主體系。 

  中央連續提出“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把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削減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思想觀念和政治方向的轉變為中國走綠色和平崛起道路奠定了基礎。各部委正在為中央的這一思路設計新的制度。比如,發改委就在制定一個全國主體功能區評價指標體系,探索根據不同區域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的總量去制訂不同區域的發展目標,再依此制訂不同的考核體系與政策體系。環保總局也出臺了一系列環境經濟政策,促使企業生產和社會消費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另外,構建責任政府,推行行政體制改革,促使政府由主抓企業、經濟向承擔環境保護等公共服務和社會責任過渡也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內容。 

  ●環保應是落實宏觀調控的先鋒 

  記者:外界目前所關注的是,國家環保總局已經將自己的執法手段和國家的宏觀調控目標緊密結合起來,而且取得較大成果。2007年,中國經濟宏觀調控的目標和壓力同樣存在,在這個環節中,國家環保總局將怎樣配合這項工作的實施? 

  潘嶽:沒有有效的宏觀調控,科學發展觀就無法落實。因此,作為與科學發展觀最直接相關的部門,環境保護應該成為落實宏觀調控的先鋒隊伍和重要力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2007年要使節能降耗、保護環境成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2007年我們將採用更有威懾力的行政手段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盲目擴張。比如,“區域限批”政策就將成為我們的常規管理手段,總局新成立的五大區環境督察中心也將進一步突破地方保護主義,發揮垂直執法威力。 

  另外,我們還要探索一系列新的制度來支撐和保存宏觀調控的成果。比如,規劃環評的法規正在國務院法制辦審核;比如,爭取把綠色GDP的成果納入到地方政府和官員的業績評估中去,要求商業銀行把企業環保守法情況作為審辦信貸業務的重要依據等等。 

  記者:遇到地方反彈怎麼辦?會不會進一步激化環保執法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 

  潘嶽:遇到地方反彈、激化矛盾怎麼辦?前面說過,在中國向新型工業化轉型成功之前,這種矛盾會一直存在。有碰撞是正常的,最後統一的就是科學發展觀。環保總局既然身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先行隊伍,就一定會堅持原則,不會退縮。從第一次“環保風暴”開始,我們就一直處於矛盾的漩渦之中和各種壓力的籠罩之下。今天我們能進行“第三次風暴”,而且力度比以前的都要大,足以證明我們的意志和決心。(來源:中國經濟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