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7日電/新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央視一名主播在博客上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位採訪過許多大企業總裁和知名人士的主持人對故宮的情感躍然紙上,他認爲“故宮裡的星巴克”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糟蹋,並以個人名義向星巴克總裁發出抗議書,要求星巴克從故宮裡搬出去。
其實不少去過故宮的遊客一定都注意到了這個星巴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著名符號上,樹立起一個全球現代商業的招牌,看上去的確有些刺眼,要求它搬離也並非沒有道理。但是如果按照一些人的觀點,星巴克是一個來自外國的、不登大雅之堂的飲食文化的符號,因此不適合開在故宮這樣一個“神聖”的地方,那麽,是不是一個本土的、能登大雅之堂的餐飲企業,就擁有進駐故宮的權力呢?
社論說,故宮裡開設星巴克的爭論,實際上應該回歸到傳統文化如何在現代商業社會生存的問題。隨著中國的現代化,傳統文化保護缺失的現狀已經十分嚴重。在大量的歷史遺迹周圍,出現了許多現代商業符號,二者不協調地共處一地,甚至後者堂而皇之地侵吞前者的空間。這是令所有中國人都擔憂的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是唯一的。在世界各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商業和諧相處的現象並不少見。甚至在國內,前一階段上海石庫門新天地的改造也得到了許多藝術家的認可。如果我們要保護故宮的純粹性和完整性,那麽除了星巴克,故宮中的許多商業銷售攤點是否都應該進行合理的處置?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要用一種專業化、而非情緒化的方式,來討論這個本身就有很強專業性的問題。
社論指出,我們要討論的,不是星巴克是否應該進駐故宮的問題,而是傳統文化如何與商業主義相處的問題。這個時候,星巴克只是一個飲料的牌子而已。
故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符號之一。在中國文化發展和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這個符號本身就承載了太多文化以外的東西。這種現象在今天關於中國發展的討論中並不少見。當我們把傳統文化保護的話題過度地延伸到話題以外,往往人們會迷失在對歷史傷痕的回憶和恐懼中,或者沈浸在對於自身歷史的滿足之中。這時候,即便星巴克搬走了,“張巴克”或者“李巴克”還會再來。在這種輿論的引導之下,文化保護機構和負責人也容易因爲群情激憤,難以把握文化保護的真諦和內涵。
社論認為,另一方面,在我們面對故宮和星巴克爭論的時候,我們還在忽視另一個關於公益性和贏利性的問題。故宮具備巨大的文化價值,這種文化價值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是公益的。而在一個公益性的符號周圍從事商業活動,本身就借助了它的公益價值。故宮的管理者不妨問一問,故宮的星巴克有多少利潤是來自其所處環境的公益價值,而其在故宮中所獲得的利潤,有多少反哺於公益的文化保護事業?
如果這兩者之間關係嚴重失衡,那麽這也是文化保護中的一個黑洞。
社論總結,如何維護傳統文化在現代商業社會的完整和原始,這是一個我們討論了很多年的命題。如何在全球化中,維護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立和尊嚴,這也是我們討論了很多年的命題。但是這兩個命題,並不在星巴克是否應該搬離故宮這一事件上重疊。如果我們簡單地把星巴克進駐故宮,看作“外國小販冒犯天朝尊嚴“,那麽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尊重,也是對全球商業規則的不尊重。更何況我們不妨檢討一下,當年讓星巴克進駐故宮的,恐怕也是中國人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