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4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台灣新任金管會主委胡勝正走馬上任。據稱,他自己說:“好像喝了酒,腳浮浮的。”
胡勝正是金管會成立不到三年來的第四位主委,任期只剩下一年五個月。身為經濟學博士,自二零零一年延攬入閣以來,歷任張俊雄、游錫堃、謝長廷及蘇貞昌四位“閣揆”,財經專業、行政經歷及政治關係都是一時之選,有“好好先生”之稱的胡主委或能終結金管會主委一職的“短命”魔咒,但能否重建金管會當下最需要的公信力,卻是一個大問號。
社論說,這樣的質疑與胡勝正的能力高低無關,而是因為金管會自二零零四年七月成立以來,就存在著先天不足、後天又失調的結構性問題;以致這個監理各大金融集團經營動向、集眾多資源及准駁權力於一身的新組織,從誕生起幾乎是無一寧日。不是運作機制出問題、作法惹非議,就是相關官員弊案纏身、醜聞不斷,而在發展金融產業的積極政策作為上,卻是毫無建樹;近來更因力霸風暴處理不當,不只賠上了主委及銀行局長的仕途,金管會的專業威信更是完全掃地。在這樣的情況下,胡勝正接下金管會第一任主委未做滿的任期,期待他振衰起敝,恐是過苛的要求。
但是,金管會太重要了,絕對不能任其沉淪下去。因為,金管會所監理的金融業,不只家家都是擁有龐大資產的企業集團,員工、股東、交易相對人等關聯者眾;而金融業“運用別人的錢賺錢”的主要經營模式,更須受到高度監理,以保障廣大存款人及投資者的權益。因此,金管會在金融機構的業務面上擁有准駁權、在財務面上握有檢查權、在營運面上具有處分權,還是金融集團未能公平競逐市場的吹哨者,更享有強制弱質金融機構退場的生殺大權。凡此種種權柄,無不涉及敏感的金融資源分配,金管會動輒得咎固是起因於此,而這也正是金管會必須重振威信的主因。
社論認為,然而,要讓金管會不再是隻紙老虎,金管會得先能夠“獨立”,即能真正回歸獨立機關的角色,自主且獨立地行使職權。這涉及制度與用人兩個層面,制度面的定位不清,是金管會的“先天不良”;用人上的唯政治化,則讓金管會“後天失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