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下旬,中國各地相繼召開人大、政協會議,一些往年沒有或鮮見的現象不斷出現,給“兩會”帶來新亮點。本期《人民視點》選擇了四件各地兩會的“新鮮事”,讓我們試著從不同的視角去關注2007年的地方兩會,讓我們一同思索和體味這些“不同”背后的新氣象。
視角1──官員當眾遭代表“搶白”
1 月27日,參加廣州市人代會的六位代表就該市番禺、花都等區建筑企業重復交納項目勞保金的問題向市建委展開詢問。面對代表們的提問,市建委有關部門負責人答非所問,用了大半個小時解釋“社保資金如何使用”,楊錦鏈等代表很不耐煩地搶白:“我們不是向你學習社保資金如何使用的!你就重復收費這個問題來講一講好不好?”
無獨有偶。近日,重慶市教委一位副主任在回答市民代表關於如何堵住買賣生源漏洞的質疑時,開口便是官話套話,被80歲高齡的政協委員雷亨順中途搶白:“不要扯遠了,請直接回答問題,就說你曉得還是不曉得,具體該怎麼辦?”
各方觀點:支持──為代表委員搶白官員鼓掌吧!
看看上述官員的應答,就知道代表委員們的搶白,已經轉化成了解決問題的動力。廣州市建委勞保辦主任孫愛賓在被搶白后,先是否認建委存在向企業重復收費的問題,被代表告知有建委工作人員已經承認存在此種情況之后,孫主任無言以對﹔廣州市建委紀工委書記林波則表態說:“這是領導對自己的部屬沒有教育好,沒有培訓好。等人代會結束以后,楊代表和聯署的其他代表,有空請到建委去,我們再一起研究這個問題。”對於重慶雷委員的中途搶白,重慶教委這位副主任說:“我沒分管職業教育這一塊,所以不太清楚情況。但這個現象是存在的,教委也先后查處了不少違規……”
各方觀點:期待──敢於“搶白”的代表越多越好!
隻有這種打斷與“搶白”越來越多,公共管理部門才會有壓力,也才會形成公權力與民意的良性互動。這當然不能冀望於“自動”涌現出更多的楊錦鏈與雷亨順,而應該反思制度化的約束機制。筆者認為,去年,廣東省“不願履職盡責別當代表委員”,以“辭職”方式大面積取消雅典奧運會跳水冠軍胡佳等28名省政協委員的做法就值得效仿。
各方觀點:思索──什麼樣的代表才敢於較真?
要讓代表能敢於與政府、司法機關較真,就必須讓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了解不同行業的利益,代表他們的利益,正如番禺區代表楊錦鏈受到了廣大企業界朋友的委托,才會與廣州市建委較真。因此,必須下大力氣降低官員代表的比例,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代理主任鄭國強在廣州市人大制度研討會上作書面發言就說:“很有必要調整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專兼職比例。目前的代表結構問題比較突出,黨員、官員代表比例偏高,農民、工人和外來人口的利益缺少真正的代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