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黎一直衝突不斷。 |
中評社香港2月13日電/“中東是一個充斥著陰謀詭計的地方。我出生在伊拉克。”在中國工作和生活了將近5年的海逸達博士是以色列現任駐華大使,也是以色列非常資深和知名的學者。
據東方早報報道,近日,海逸達大使在上海的一次私人訪問期間,接受了專訪。現場沒有想像中恐怖的安檢,有的只有和藹親切的微笑和輕鬆幽默的交談。
以黎利益多為一致
記者:您認為哈馬斯在麥加正式簽署的協議中作出的妥協足以讓西方國家解除對巴的經濟封鎖嗎?
海逸達:這取決於新政府是否接受中東問題有關四方提出的要求。如果新政府在這一問題上態度曖昧,沒有明確滿足西方國家的要求的話,目前國際社會對巴的封鎖恐怕也不會改變,而且中東和平進程也將遙遙無期。
記者:7日(上週三)夜晚,在上次黎以衝突結束大約半年後,黎巴嫩邊界再次傳出槍聲。您認為以黎邊境不太平的根源是什麼?
海逸達:以色列國家的利益與黎巴嫩政府的利益在很多層面上都是一致的。黎巴嫩總理西尼烏拉也反對真主党武裝。我們都希望邊境地區可以和平相處,我們都不希望恐怖主義在邊境騷擾。此外,以色列與黎巴嫩也沒有邊境問題的糾紛,聯合國在2000年劃定黎以邊界線———“藍線”。然而,伊朗與敘利亞支持真主党、什葉派武裝,給他們提供資金、訓練、武器等等。外部勢力的介入,加上黎巴嫩國內少數民族眾多,卻無法形成意見統一的聯盟,這些都導致了黎巴嫩政府的脆弱。
伊朗始終具有野心
記者:最近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表示伊朗的核計畫並不如它宣揚的那麼先進。您是否覺得這是一個可以讓人寬心的好消息呢?
海逸達:伊朗始終是有核野心的。雖然,伊朗聲稱在從事和平利用核能的活動,而和平利用核能與發展核武器之間並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此外,伊朗總統內賈德的意識形態是非常危險的,不僅對於中東地區而言,對於整個世界也是如此。
記者:有分析人士認為,如今中東問題的核心已經不再是巴以問題,而是伊朗與以色列的衝突。您的看法如何?
海逸達:從歷史上來講,以色列人對於伊朗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翻開歷史,我們發現,其實早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和以色列並非不共戴天的仇敵,甚至一度結成盟友。問題是看伊朗的政權掌握在誰手裏。如今伊朗的總統宣佈以色列應從地圖上被抹去。現在伊朗執政派的意識形態可以說是非常殘忍的。中國是中立調解者
記者:那麼您認為中國在巴以衝突和伊朗核問題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海逸達:同參與解決中東問題的其他國家不同,中國與中東衝突各方均保持友好關係。在衝突各方眼中,中國是一名相對公正、中立的調解者。而且,中國又是聯合國大家庭中的一員,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它對於伊朗、黎巴嫩都有相當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