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兩會即將於三月初起在北京舉行。(中評社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2月21日電/今年秋天開幕的十七大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而即將在三月初召開的全國兩會,更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據觀察人士分析,“民生”問題關乎普通百姓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民生”最近已經成為中央領導人最常用的詞語。毫無疑問,“民生”話題將成為今年兩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大公報報道,丁亥年新春,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又一次來到基層,和普通百姓一起過年。胡錦濤指出,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溫家寶則表示,關注民生,首先要關注最困難的群眾。
之前召開的許多地方兩會,“民生”問題也已經成為地方領導對當地人民所作出的承諾。上海市委代書記、市長韓正說:“要把民生問題放在更突出的地位”,並承諾就業、社保、住房保障方面要加大力度;吉林代省長韓長賦指出,吉林二○○七年要重點解決民生問題;深圳市委書記李鴻忠也說:“要把民生問題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民生”問題之所以被中央領導如此關注、地方領導如此強調,原因在於:數據顯示,教育、就業、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等,成為關係普通百姓安身立命的新“民生”問題。
胡溫從二○○三年執政以來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等一系列治國興邦的理念,已經內化為種種富民安民的政策,“民生”問題已經成為本屆領導人執政的重中之重。而解決“民生”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折不扣地貫徹科學發展觀,把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觀落到實處,最終建設和諧社會,這些政策和理念是內在關聯、相互呼應的。
中共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權為民所享,利為民所謀”的治黨理念亦日益深入人心。這是中國從官本位到民本位,從民本位到人本位的歷史性轉變,這種觀念的變革和發展理念的革新,正在引領著中國邁向現代、文明、進步的全新發展階段。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鄭功成指出,公民教育機會與政府對教育投入的持續增長,將使民生之基即國民立足社會的基礎得到鞏固;積極的就業政策,將使國民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得到保持;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將構建起民生之安全網並使國民的多種生活風險與後顧之憂得以解脫;而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將使全國民眾共享國民經濟發展的成果,真正邁進共同富裕的新時代。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有理由相信,民生問題一定會引起進一步的關注與重視,並得到更為全面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