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民調: 這幾年造成台灣族群分裂愈來愈嚴重的主要原因,你認為是... |
中評社香港2月26日電/過年期間,分別有謝長廷、游錫堃、蘇貞昌和馬英九宣布參選總統候選人,呂秀蓮、王金平則神秘玄虛,王只暗示可能參選黨主席。
分你們我們製造分裂
台灣蘋果日報評論文章說,這些都不重要,沒有出乎大家的預料;倒是228事件60周年紀念前夕,台灣智庫公布的民調很讓人憂心忡忡。民調顯示,族群問題被視為最嚴重的比率,由1995年的17.5%,2003年的31.9%,2004年的55.9%,到2007年的57.3%,逐年升高。
評論者說:過去只有選舉時拉高族群緊張,現在則在日常生活中都讓人民覺得嚴重,可見政客對台灣社會的傷害有多深。
今明兩年的選舉,族群矛盾一定被用來炒作。族群緊張是卑鄙的毒藥,也是最無能的政客唯一有希望獲勝的武器。
評論說,爛政客相信目的使手段正確,只要達到目的,任何手段都正確。然而,文明社會早已反過來相信手段使目的正確,只要手段不道德,任何偉大的目的都不及格。所以,從今年起,我們可以用是否利用族群矛盾來當作檢驗政客的標準。
只要是把社會分為“我們”、“他們”的,就是造成族群分裂的爛政客,而他們所選擇的認同也是有害的“封閉式認同感”,這種低水準認同感最好的時候粗野無文,最壞的時候大開殺戒。
228的屠殺就是如此,現在紀念228又豈能使用當時最糟的族群封閉認同?
訂競選公約檢驗政客
所有族群都有各自的“族群源頭”或“認同源頭”;例如某些外省人鄙視某些本省人的台灣或日本的認同源頭;而某些本省人仇視某些外省人的中國認同源頭。其實,通過民主的實踐,認同感的追尋可以克服“自閉”現象,殊相首次能夠成為和諧的普遍主義共相,如果政客不刻意挑撥的話。
評論說,我們希望所有參選政客效法歐美候選人共同簽訂“競選公約”,誓言不挑撥族群、不負面競選(抹黑、惡言等)、不賄選買票。如果他們做賊心虛不肯簽約,我們就用這“三不”標準檢驗他們,並向選民公布結果。至於228紀念,政府既已立碑道歉賠償,歷史這一頁就可以揭過去了,不必年年如喪考妣,藉機作秀騙選票,徒然有傷族群和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