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一個轉型奇迹的解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2 06:59:27  


  2005年歲末的時候,美國《商業週刊》列出了六個新興的最佳投資國家,波蘭排在第一位。在1990年到2006年,波蘭的經濟轉型已經持續了16年,加入歐盟至今也將近兩年。那個在轉軌之初滿目瘡痍的波蘭早已經成爲歷史,今天的波蘭幾近脫胎換骨。波蘭在這16年中的發展經驗非常值得我們關注,因爲這對於中國的改革與發展頗具借鑒意義。

  1989年波蘭團結工會政府上台後推行市場經濟,波蘭開始了從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16年來,波蘭的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約4%,被公認爲是轉型比較成功的國家之一,一些評論家甚至說波蘭出現了經濟奇迹。然而和其他所有的東歐國家一樣,波蘭的經濟轉軌也是一個歷經艱難、充滿爭議的的過程。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波蘭最早在包括俄羅斯內的東歐國家中實行激進的經濟改革方案,也就是廣爲人知的“休克療法”。

  1989年的波蘭,經濟形勢嚴峻,商品極度匱乏,物價飛漲,通貨膨脹率高達2000%,國內生産總值下降,外債高達490億美元,國家幾乎喪失支付能力。1989年初在波蘭所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表明,95%以上的受訪者者認爲,經濟形勢“極差”, 85%的家庭經濟狀况惡化。

  1989年9月,在時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的巴爾採羅維奇的建議下,波蘭團結工會政府接受了美國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的建議,對經濟採取了“休克療法”,也被稱作“巴爾採羅維奇綱領”。“綱領”指出,對波蘭的經濟必須進行根本的體制變革,主要措施包括:改變所有制結構,實行國營企業私有化;改革國家財務制度;改革銀行體制;開闢資金市場;建立勞動力市場,貿易自由化等。改革的目的是建立類似發達國家現行的市場經濟體制,阻止惡性通貨膨脹、實現經濟自由化和私有化。

  新的改革方案于1990年1月1日正式施行。波蘭不僅開啓了東歐經濟轉軌的先河,而且對其他東歐國家的改革思想産生了巨大的影響。以穩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爲核心的“華盛頓共識”成爲了東歐主導的經濟改革思想。

  成功轉型

  由於“休克療法”幾乎是將整個經濟“大厦”推倒重建,“治療”帶來的陣痛是難免的,波蘭1990-1991年間國內生産總值下降了近20%。薩克斯把這一階段稱作“充滿眼泪的河谷”。但是波蘭經濟轉型衰退期最短,僅僅持續了不到三年,1992年便實現了2.6%經濟增長,成爲中東歐地區最早實現經濟恢復增長的國家,而烏克蘭的轉型衰退期至少持續了整整10年。1994年,波蘭成爲第一個國民生産總值超過轉型前水平的轉型國家。1992至今,波蘭經濟一直保持增長勢頭,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從1990年的1547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6334美元。維也納經濟比較研究中心稱波蘭爲“歐洲正在騰飛的雄鷹”。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研究所研究員郭增麟介紹,波蘭經濟轉型能够如此迅速有效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80年代的經濟改革爲經濟轉型奠定了社會基礎。波蘭實行“現實社會主義”制度期間,先後進行過3次重大的經濟改革,其中1986年開始的“第二階段改革”意義尤爲深遠。因爲它企圖突破傳統的計劃經濟框架,提出企業實行“獨立自主、自籌資金、自負盈虧”的方針,大膽引進了市場機制。但是這一改革設想未全面鋪開就夭折了。改革的失敗幷不是因爲大方向有誤,而是當時的政治氣候不允許。實際上,這是動員社會適應市場經濟機制的有益嘗試,爲後來經濟體制的轉型奠定了極爲重要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這在東歐其他國家是不多見的。

  二是,“休克療法”的成功實施,爲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掃清了道路。“休克療法”取得的積極成果是:第一,消除了短缺經濟,變賣方市場爲買方市場;第二,消除了價格扭曲;第三,迅速向國際市場價格靠攏。若沒有“休克療法”,波蘭經濟也許不會迅速走上發展道路。

  三是,國營企業穩步實行私有化,私營經濟開始發揮主力軍作用。 同其他東歐國家相比,波蘭的私有化不但有序,而且徹底。從“小私有化”入手,將小型的商業和服務業首先實現私有化,而後全面鋪開。同時採取了“靚女先嫁”的政策,把那些經營狀况較好的企業,在徵得職工同意後,或拍賣,或轉讓,實現私有化。

  包括波蘭在內,東歐國家的經濟轉軌過程中的私有化過程最引人注目,也最富爭議。波蘭1990年頒佈《私有化法》幷于1996年進行了修改,爲經濟私有化提供了法律依據。波蘭政府成立了國庫部,專門負責經濟私有化。私有化從根本上改變了波蘭的經濟體制,國有企業從1990年的8453家减爲2003年的1736家,國有經濟佔GDP的比重從1990年的69.1%下降爲2002年的26%左右。

  目前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爲,波蘭經濟騰飛的關鍵是,最具活力的經濟部門和行業實現了私有化,使經濟能量聚集在私營成分之中,填補了放弃計劃經濟後出現的空白。當國營經濟成分還在爲克服嚴重虧損而苦惱之時,私營經濟却大顯神通。 另外,在蘇聯控制波蘭期間,波蘭的土地仍然一直保持著私有,當東歐一些國家難以駕馭農業私有化時,波蘭農民已經對私營農業駕輕就熟。 這爲90年代經濟的私有化提供了一定的啓示。

  歐盟的作用

  波蘭經濟轉型的成功與歐盟分不開。由於波蘭處於中東歐,與德國接壤,所以受西歐國家的影響比較大。1989年東歐劇變之後,波蘭很快就恢復了與西歐國家的經濟聯繫,雙方的關係瞬間昇溫。在波蘭經濟轉型過程中,來自西歐的資金和技術援助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波蘭目前是東歐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東歐研究室主任孔田平認爲,外資的流入成爲刺激東歐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波蘭在經濟恢復增長之後就開始積極籌劃加入歐盟。上海社科院歐亞所副研究員崔宏偉認爲,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爲了轉型的成功。沒有現成的辦法可以解决中東歐後社會主義國家的特殊問題,也沒有時間去驗證其他方法來解决這些問題,因此“加入歐盟的期望是努力進行政治和經濟體系轉型的推動力”。中東歐國家希望通過加入歐盟,不僅實現貿易擴展和資本引進,幷通過外來的競爭壓力迫使本國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縮短與西歐國家的經濟差距,而且保證國內的政治穩定。另外,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及希臘加入歐盟後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社會進步對中東歐國家也産生了示範作用。

  1993年,歐盟理事會哥本哈根會議爲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制定了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總框架。其中包括政治民主化、經濟市場化、法律制度西方化等,要求接受歐盟體制,承擔履行歐盟規定的成員國的義務,贊同和支持歐盟政治、經濟和貨幣聯盟的目標,貫徹歐盟今後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

  從1993年到2004年,波蘭用了11年的時間爲加入歐盟做準備。這11年中的改變無异于脫胎換骨。所以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波蘭是按照歐盟的要求所改造出來的,今天的波蘭到處都是歐盟的印記。在大多數原歐盟國家的經濟不景氣的情况下,波蘭經濟能够保持穩步增長實在難能可貴。

  在加入歐盟之前,波蘭還于1996年加入了經合組織。波蘭駐華大使剋日什托夫·舒姆斯基(Krzysztof Szumski)在接受《經濟》記者專訪時說,加入發達國家組成的國際經濟組織,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是波蘭增强經濟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轉型的代價

  儘管波蘭的經濟轉型屬於東歐國家中最成功的幾個國家之一,但是由於起點太低,與原來的歐盟15國比起來,波蘭目前的人均GDP祗相當于15國平均水平的1/3。一方面,經濟轉型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很多問題還都沒有得到解决,這些問題成爲阻擋波蘭經濟及社會發展的絆脚石;另一方面,加入歐盟不亞于經濟的又一次轉型,由此帶來的壓力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消化。

  東歐國家在經濟轉型初期普遍存在三個幻想:市場無所不能;私有化可以解决一切問題;體制轉變後西方援助會大量涌入,情况還立即變好。後來的事實證明當初的期望過於樂觀了。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東歐研究室主任孔田平說,經濟轉軌無疑要付出一定的社會成本,指望不付任何社會成本輕而易舉獲得轉軌的社會收益,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私有化爲例,東歐國家在私有化的優先順序上傾向于先出售效益好的企業,效益差的企業則無人購買,最後留在了政府之手,這對政府的財政狀况構成了很大的壓力。東歐各國因此面臨程度不同公共財政的危機,這無疑會對於依賴政府財政的公共部門産生影響,教育、文化、科研、衛生保健、公共交通及其他的公共服務部門受害最大。這也是東歐國家頻繁發生公共部門罷工事件的主要原因。

  改革成本的分攤也是不均衡的,有些人受益,有些人受損。波蘭經濟轉軌的受益者是新生的企業家、國有企業的管理階層、技術工人、部分較快地適應了制度轉變的知識分子,而受損者則是失業工人、養老金領取者、非熟練工人、公共部門的職員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研究所研究員郭增麟認爲,改革造成了波蘭兩極分化現象空前嚴重,貧困階層隊伍迅速擴大,導致本來支持團結工會政府的基本群衆失去信心。因此,1993年秋天舉行的議會大選中,代表團結工會勢力的黨派敗北,丟失了政權,淪爲在野派。波蘭報紙評論說,這是團結工會政府實行“休克療法”而付出的“代價”。

  目前大多數東歐國家的失業率爲兩位數,2000年整個東歐地區的失業率的平均水平爲15%,個別國家如馬其頓高達近45%。據波蘭駐華大使剋日什托夫·舒姆斯基介紹,波蘭失業率的最新統計數字爲17%。如此高的失業率讓波蘭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堪重負,幷且成爲造成群衆不滿情緒和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波蘭等中東歐國家爲加入歐盟而付出了高昂的政策調整代價。政府需要增加社會開支,而政府開支又受到歐盟的嚴格控制。同時,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的“達標”費用是極其昂貴的。以歐盟環境標準爲例,首批5個中東歐國家總共需要支出1200億歐元,儘管歐盟對此會有援助,但大部分費用仍要靠中東歐國家自己解决。

  在農業問題較爲嚴峻的東歐國家,當初農民反對加入歐盟的呼聲最高,因爲一方面進口農産品價格低,沖擊本國農産品市場,另一方面,結構調整造成農村地區收入下降,農業失業率上昇。農業是歐盟重點關注領域之一,如何將新入盟的東歐國家納入歐盟共同農業政策體系中,是歐盟一體化過程中面臨的棘手問題。

  儘管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問題,目前大多數學者都看好波蘭經濟發展的前景。畢竟阻礙經濟發展的體制上的障礙得到了清除,市場經濟也開始在波蘭生根發芽,同時歐盟的壓力對波蘭來說也是一種推動力。

  波蘭經濟轉型前,華沙滿街都是蘇式樣板樓,這些樓房質量不高、顔色單調。現在,華沙的建築風格豐富了起來。如今波蘭採用了和德國一樣的建築標準,建築材料和工藝都很先進。16年前波蘭祗有1/3的家庭有私家車,如今有車的家庭達到了2/3。1993年有73%的人感到日常生活拮據,現在這個數字不到1/3。存款超過1.8萬美元的波蘭人數每年增長10%,是全球平均數的兩倍;存款超過3萬美元的波蘭人數每年增長15%,是全球平均數的3倍。

  來源:《經濟》雜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