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8日電/《大公報》今天發表社評說,中國經濟今年來強勢持續,為“十一五”規劃開了個好局。到了年尾,又是部署好明年工作之時,為此中央召開了全國經濟工作會議,定下了一些重要的指導工作方針。主要的原則是要繼續宏觀調控,以防經濟出現大起大落;在結構調整上要取得更大成效,以提高經濟的質量與效益;還要解決好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以保證社會和諧等。總的目標是要進一步緩解經濟中的深層矛盾,使能長期保持平穩而快速的增長。
社評說,今年的中國經濟形勢確是十分良好的,可以“兩高兩低、三頭並進”來作概括性描述。高者是GDP增長及效益:前三季增長達百分之十點七;而前十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更大升三成。低者是通脹率及能源制約程度:前十個月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只上漲了百分之一點三,在高增長及國際油價高企下,物價如此穩定實是難能可貴。而幾年來一直制約經濟發展的煤電瓶頸亦大有改善,用電峰期拉閘限電次數,已比去年同期大降逾九成,反映能源供求漸趨平衡。總體來說,當前中國經濟的大好狀態,是難得的黃金時期。今年GDP增長預計可達百分之十點五,為九五年來最高,也將是自二○○三年以來,連續第四年保持至少有一成的增長。這顯示在中央持續推動改革開放及發展的努力下,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高速擴展階段,若稱之為起飛階段亦不為過。
高增長顯示中國經濟動力十足,而更可貴者是推動力比較平衡:投資、消費及淨出口的增長均同處高位,保持了三頭馬車拉動增長的格局。中國經濟的動力結構,其實是比一些國內外批評所說的健康得多:並未有過份依賴投資及出口,消費亦未有疲弱不振,以致出現內需不足的弊病。現時最大的問題倒不是在經濟本身,而是在部分評論的片面性分析上。
社評表示,今年來為防過熱,中央採取了緊縮性的宏觀政策,特別是收緊了土地及信貸兩個閘門,至今已出台了一系列的具體措施,包括清查批地及新開工項目,提高了銀行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讓人民幣輕度升值,和加強了資金流入的監控等。其綜合作用是明顯的,在第三季無論經濟總值、信貸及投資的增長均有所放緩,反映宏調措施正開始生效。以目前情況看,過熱的危險已基本消除,因此有不少意見認為宏調已經到位,不必再出台更嚴厲的新招。這種論調看來是基本正確的。有人甚至指出既要防止過熱也要防止偏冷,同樣是值得留意的預警。例如在十月份城鎮投資增長不及一成七,乃近幾年少見的低幅;當月整個東部地區的投資新開工項目竟出現負增長,上海更出現四成降幅,情況頗不尋常亦不正常。因此,今後當局對把握調控力度必須十分注意,以免過緊而挫傷經濟增長的銳氣,形成阻礙發展的政策瓶頸。
社評指出,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如無意外,將仍可保持一成的水平。這對於正處由周期頂峰回落的香港經濟來說,自然是大好消息:這將有助減少增長的降幅。在兩地交流日益緊密下,內地的經濟強勢,將可起到更大的拉動本港經濟的作用。特別是內地人均收入隨發展起飛大升,可為本港帶來更多的投資及消費需求。鑑於一般預計明年美國經濟將會放緩,內地的拉動力便更為寶貴。同時,在全球放緩之時,內地經濟旺盛,還可起到安全島效應,吸引更多的資金經香港轉入內地,或在港投資內地企業的股票。當然,香港本身仍要認真做好部署工作,以便配合內地的高速發展,和避免坐失良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