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機密有多機密?有美國網民諷刺,大概就像靠這張“設計圖”搜查伊拉克大殺傷力武器般兒嬉。 |
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甚麼是“機密”?於美國國務院而言,大概是一些世人皆知道,惟獨他們不知的情報吧。美國《華盛頓郵報》日前披露,美國國務院竟然通過在谷歌(Google)網站輸入關鍵詞的方法來打探伊朗最機密的情報,從而制定對伊朗實施製裁的具體措施。這消息傳出後,許多人把它看作繼伊拉克戰爭“情報失誤”後的又一個醜聞,或者幹脆把它當作笑話。有美國媒體嘲笑說,如果這麼搞情報的話,誰還需要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美國電影中神通廣大的特工)?
《華盛頓郵報》11日在頭版刊登了一篇題為〈美國利用谷歌搜集伊朗情報〉的文章,詳細描述了由美國國務院導演的這場鬧劇。據報道,由於伊朗無視安理會通過的要求其停止鈾濃縮的決議,英法德三國今年11月起草了一份決議草案。該決議草案還特別建議對12名涉嫌參與核計劃的伊朗人進行製裁,包括禁止他們進行國際旅行和參與國際商務活動等。此次散發的製裁人員名單事實上是由美國國務院提供的,英法德三國在起草決議草案時並未仔細核查這些被製裁者的身份。
這個製裁人員名單從何而來呢?起初,美國國務院曾請求中央情報局幫忙提供這份名單,沒想到,中央情報局以“工作量太大”、要“保護情報來源”為由拒絕了。國務院無奈,只好依賴谷歌。他們在互聯網搜索欄里輸入“伊朗”、“核計劃”等關鍵詞後,按照點擊率多少搜出了100多名嫌疑人,其中包括為伊朗核計劃辯解的伊朗外交官、參加國際原子能機構會議的伊朗官員,同時還包括伊朗革命衞隊司令以及伊朗核機構的負責人等。
國務院拿着這份名單交中央情報局批准,擁有140名工作人員的情報局伊朗問題小組推說名單太長。於是,國務院從名單上減去一半人,最後由中央情報局篩選出十幾名可疑分子,然後於12月8日由美國國務院交給聯合國作為製裁草案的名單。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說:“這份製裁名單此前經過我們詳細審查,我們期望製裁伊朗決議草案可以成為安理會日程的重要內容。”
這件事一經披露,立刻在國際上成為笑柄,讓美國政府處於很尷尬的地位。最有趣的一點是,對於美國務院提供的12人名單,中央情報局也認為他們和伊朗的核計劃沒有直接關系。但中央情報局拒絕透露更多消息,所有被采訪的政府官員都要求不透露姓名。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任務會交給一個沒有經驗的新手呢?美國務院沒有做出解釋。
英國《衞報》12月12日刊登文章嘲笑美國務院在中情局拒絕幫助的情況下不得不求助於谷歌搜索引擎。該報駐華盛頓記者說,如今人們上網搜索不是為了尋找失散的老朋友就是為了尋找新的潛在伴侶,而美國政府卻利用谷歌搜索與核武器計劃有牽連的嫌疑人士。印度發行量最大的《印度時報》也報道了此新聞,該報記者指出美國國務院用谷歌搜索情報的最可笑之處在於,搜出來的嫌疑分子都被中情局否認直接參與了核武器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