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對中國政策趨硬。 |
中評社香港12月24日電/德國媒體這兩天大規模渲染“44名中國商人被捕”的消息,引起德國社會特別是歐洲華人的一片愕然。
環球時報報導,在這些人的身份還不能徹底確定的情況下,“44名”這個大數字激起了種種對中國不利的聯想。中國企業家在德國、甚至在歐洲的形象受到嚴重傷害,他們被與“非法”、“欺騙”這樣的字眼聯繫在了一起。當前中德、乃至中歐的經貿關係迅猛發展,帶動雙方民間的接觸面迅速擴大,不時碰撞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問題。令人遺憾的是,關於華人的負面消息現在很容易在歐洲被炒大。維護中歐民間交流的良好氛圍顯然十分重要。“44名中國商人”被捕的事情終將大白於天下,在這之前,歐洲的主流媒體是否應換個角度,看看大批中國商人給歐洲帶來了什麼樣的好處呢。
“44名”華商突然被搜捕
《德國之聲》、《紐倫堡時報》等德國媒體21日報導,德國巴伐利亞州小城安倍格警署近日聯合7個城市的相關部門,突然集中“造訪”了40多位在德國經營公司的華商。警方一氣搜查了所有人的住宅和辦公室,並把嫌疑人帶至警局問話。據稱,這些華商的年齡在25至55歲之間,他們都是被一個中國的移民公司介紹到安倍格開公司的。
“根據所掌握的情報,我們確信,這些人涉嫌通過非法手段靠高額資金移民德國。”對於中國商人遭到如此蹊蹺的突然搜捕,安倍格檢察院檢察長韋德曼21日對《環球時報》這樣說,“我們懷疑,他們以在德建立公司和提供就業機會為幌子,欺騙德國行政機關。”韋德曼還向記者表示,幾乎所有經營個體沒有一筆生意記錄,不少公司甚至僅僅“皮包”一個,連辦公地點也沒有。
德國媒體大肆炒作
對於這樣一個消息,德國媒體紛紛以“全德國大搜捕40多個中國人”、“開公司是假,非法移民是真”等爆炸性的標題進行了報導。《中巴伐利亞州報》稱,越來越多中國人帶著鉅資來到德國,其中有些人披著偽善的外衣,矇騙善良的德國官員。結果他們不但沒有為德國帶來工作崗位,還把德國當作洗錢的天堂,或者謀取福利的機構。該報還援引州議員的話,要求政府對中國商人的簽證嚴格把關。
據記者瞭解,類似報導在德國早已有過。年初安倍格附近的紐倫堡媒體稱,兩名中國商人在紐倫堡註冊的公司沒做過一筆生意,但是每月卻有巨額現金流入。此後,雷根斯堡有組織犯罪緝捕小組查明了此事,確定為洗錢。當地華僑說,類似的大規模突襲逮捕是德國警方的慣用手段。早在1993年,德國警方曾對100多家中餐館進行過“聯合突襲”,其原因是懷疑中餐館裏的很多工人是沒有勞工許可的非法打工者。
很多華人憤憤不平地表示,德國媒體這樣大張旗鼓地宣傳中國44名商人洗錢遭搜捕,讓中國商人在“假冒偽劣”、“不講誠信”之後又扣上一頂帽子。
歐洲移民政策有收緊之勢
論經濟實力,德國在全球排名第三。但近年來德國人口呈負增長,8200多萬的總數每年都在遞減,且缺少高級技工和科研人員,給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經過反復辯論,德國終於在去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的移民法。按照新法規,投資2.5萬歐元即可在德國申辦一個公司,而作為該公司的股東,便可享受長期居留的權利,3年之後就有資格申請無限期居留(綠卡)。這就是很多移民仲介機構大力宣傳的“投資、移民兩步走”。歐洲其他一些國家出於同德國大體相同的原因,也在近年來放寬了對高科技人才和投資移民的限制。然而,這並不是歐洲移民政策的全部。在一些專家看來,歐洲的移民政策不僅沒放鬆,而且有收緊之勢。
一位研究歐洲問題的專家告訴記者,歐盟本身有1500萬失業者,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政府上臺,當政者首先選擇降低失業率。吸引外國投資者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給當地人提供就業機會,而不是去搶他們的飯碗,或是去白白享受他們的福利。所以往往會對借此來轉移資金的人查得很嚴。
德國去年開始實施的新移民法就同時規定,德國只接納高水準勞動者進入德國,限制對移民發放居留證,並加大了遣返非法移民的力度。而奧地利從去年開始就外國人申請避難制訂了更嚴格的規定,延長了審批避難申請的時間,並加大了對假結婚現象的懲罰力度。此外,英國、西班牙、法國等都加大了限制外來移民的力度。
這位專家還談到,隨著近年來歐盟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在變得更加務實、全面的同時,也對中國的崛起開始產生更多的疑慮和擔憂,歐洲媒體也常常借“中國製造”、“中國非法移民”來炒作,以吸引眼球。德國媒體此次就採取了渲染的手法報導了“華商被捕”的消息,難免就會激起當地華人社團的不滿。
“被捕華商”身份還有待證實
據中國駐德國大使館領事部湯文娟介紹,使館看到這條消息後立即與駐慕尼克總領館取得了聯繫。按照一般常理來說,在發生這樣事件時,德方應該通知中方。但我國駐德國使領館並沒有得到通知,可能由於目前德國正在放假。
針對德國媒體提到的華商涉嫌非法移民一事,中國駐慕尼克總領事館楊惠群總領事說,在當地註冊的中資企業很少。到目前為止在當地還沒有發生過中國公民投資移民的事情。通過註冊小型貿易公司等名義來取得居留資格的,總領事館也是在見到德方媒體報導之後第一次聽說。德方媒體報導中所提到的公司和經營行為,當地華商會也並不知情。
截止記者發稿時為止,我駐慕尼克總領事館正在就此事與慕尼克地方檢察院進行聯繫核實,以確認這些涉案人員的身份,德方表示將儘快給予中方答復,但沒有明確答復的具體時限。總領館表示,如果中國公民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總領館一定會盡力保護其權益。
歐洲對中國政策趨硬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歐洲問題的學者李環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今年,歐洲出臺了兩個對華政策的檔,從其中的一些措辭中可以看出歐洲對中國有趨於強硬的一面,可以把它看成歐洲釋放出的一種信號:歐洲國家和中國在經貿科技合作上都相當不錯,但是國際上遇到什麼問題,中國總是去找美國,那麼,歐洲索性向美國學,對華強硬一些,也許中國倒會更加重視歐洲的作用。當然,歐洲國家是相當理性的,所以主要會在一些和中國的小摩擦上多做文章。
李環說,過去歐洲對中國的負面言論主要集中在人權方面,而隨著中歐往來大量增多,在貿易、移民、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矛盾自然會增加不少,所以輿論在這方面的報導多起來也並不奇怪。
同濟大學德國問題研究所所長朱紹中認為,這是中國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歐洲國家的一種正常反應,30年前中國剛剛開始開放發展的時候,像德國這樣的老牌國家比較容易接受,一個在他們的印象中比較貧窮落後的國家有所發展,他們還認為是件好事;但發展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在很多方面表現得能和他們競爭了,歐洲社會的心理上就會有一些不平衡的反應,媒體渲染中國負面形象的報導,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歐洲保持自己優越意識的一種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