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香港《新報》今天發表社評說,新年伊始,北京國台辦發言人就指出,今年是反“台獨”的關鍵時期。言猶在耳,另一邊廂陳水扁的“台獨”動作陸續出台,首先是本月中台北故宮“去中國化”:去除藏品來自“北平故宮”“中央博物館”的字眼;然後是陳水扁提出要“釋憲”、重提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最新的動作是新版教科書擺明車馬“去中國化”。
台灣新學期使用的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有一系列“去中國化”的改動,包括孫中山不再被冠以“國父”的稱呼,《本國史》改稱《中國史》,過去慣用的“我國”、“本國”、“大陸”等用詞,全部改為“中國”,其他如“武昌起義”、 “廣州起義”等,一律改為中性的“起事”,教科內容並加入兩岸分合和統獨內容。
社評指出,可以預料,隨著台灣08年大選的逼近和陳水扁任期即將屆滿,類似的思想“台獨”、法理“台獨”的動作會陸續有來,而且會越來越迫近北京的底線,兩岸關係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去中國化的新版歷史教科書一推出,台灣政壇統獨爭議再起,泛藍的國親兩黨立即炮轟阿扁操弄統獨爭議,家長則擔心歷史變成“黨史”:執政黨不同,歷史因而改變。
社評說,每到選戰臨近之日,必是統獨火併之時,證諸台灣近十年的政局,屢試不爽。操弄統獨不但令陳水扁榮登大位,亦令他在幾百萬紅衣大軍的圍城怒火中逃過一劫,現在推出“去中國化”的教科書,在野黨齊聲發炮,如果大陸方面再加以痛斥,還有哪幾家傳媒會再用機要案做頭條?
其實,陳水扁搞“台獨”並不是甚麼新聞,何時搞“台獨”和如何搞“台獨”才是人們應該關注的重點。陳水扁自上台以來,台灣經濟疲不能興,商界紛紛北望神州,投資大陸,民眾生活質素下降,社會亂象叢生,人民得到投票權卻失落了生活上的實惠,今時今日的台灣已成為民主的反面教材。
此情此景,不但令台灣民眾深感失望,亦令曾經對台灣民主發展寄予厚望的全球華人深感失望。陳水扁和民進黨當局本應痛定思痛,迷途知返,致力發展經濟,與大陸共建一個和平和諧的兩岸關係,可惜阿扁和民進黨選擇相反的做法。
社評認為,從國台辦年初指今年是反“台獨”的關鍵時期,看來北京早已做好充分準備。近期一方面展示一系列新式武器,包括殲十戰機和導彈擊落衛星等,另一方面派出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等高層官員訪問美國華府,總之是加強軍事準備和鞏固中美反“台獨”的聯合戰線,雙管齊下,防止陳水扁走火入魔。
但兩岸和平的局面究竟能維持多久,誰也不能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