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不見了 看看硫磺島想想南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2 14:43:05  


南京大屠殺,數十萬中國軍民死難。
  中評社香港2月12日電/聯合報今天發表軍事研究者丘智賢的投書說,再過幾天,由美國導演克林伊斯威特執導,表達日本觀點的“來自硫磺島的信”將在台上映;但同一時間,高中課本中的南京大屠殺及抗戰史實卻已悄然淡化、在某些版本中甚至消失。“中華民國”國號猶存,國史上曾斑斑刻畫的血淚卻能被一筆抹銷,讓人擲筆興嘆。

  在二次大戰中戰敗的日本,從未踐踏、忽視自己的歷史,從戰地硫磺島寄來的家書,至今仍大部被妥善保存,富士電視台也在去年拍攝過電視電影,之前相關的書籍與電影更是歷歷可數。對美軍來說,硫磺島的護旗照片更成為軍史上的永恆典範,為所有官兵珍視景仰。

  對比將近三萬官兵陣亡的硫磺島一役來說,在南京死難的數十萬中國軍民,卻顯得渺小失落。

  投書說,南京大屠殺的開始,象徵著國民政府經營約略十年的京滬精華地帶完全喪失,主要工業基礎與賦稅來源,都已落入敵手。在過往的教科書中,很少介紹當時中國軍民抗戰物資缺乏的實況。參閱史料,當時國軍編制數萬的軍級部隊,僅能分配數門反戰車火砲抗敵;抗戰初期,政府估計全國野戰醫院,只可收容約兩萬名傷兵,其他傷員只好自生自滅。若干部隊走上前線,犧牲竟可達九成。

  南京保衛戰有著不可磨滅的政治經濟意義,國民政府與許多仍願追隨抗戰的工商人士,隨著國都沈淪,在敵機炸射中,逆流長江,或者翻越山嶺,奔往川康內地,為抗戰保存元氣。在遷徙過程中,許多知識菁英首度親眼目睹中國內陸的窮困與艱辛,並在暫時拋卻享受的時代氛圍裡,共同為了抗戰建國努力。南京正像是中國的珍珠港,在抗戰中成為代表民族意識的精神標竿。

  為拍攝硫磺島,美國與日本的電視電影團隊,能夠全球取景,甚至出國拍攝某張流落在外的信箋;面對南京與抗戰教材,綠營除之後快,也不見藍營政治人物,拿出具體作為,努力傳承歷史教訓。國民黨對於綠營的一連串的正名攻勢,就只拿得出要人兒子改名“致台”的話術回應,攻防雙方對歷史不思尊重,抗戰史實在教科書上化為烏有,大概為時亦不遠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