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溫家寶訪日後,中日仍面臨結構性調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3 09:59:00  


中國總理溫家寶四月十一日到十三日訪問日本。這是中國領導人六年半來首次訪問日本,因此引起外界格外關注。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文匯報》今天刊登香港資深評論員邱震海的評論文章說,中國總理溫家寶此次行程安排既凸現雙方有意發展政治關係的意願,也凸現民間交往對於消除雙方誤解的重要性,更凸現兩國文化接近所帶來的長遠前景。不過,溫家寶訪日之後,中日關係依然面臨艱難的結構性調適。因此,觀察中日關係既不能忽略日常磨合的艱難,也不因日常磨合的艱難而一葉障目,忽略中日關係的深層結構。 

  中國總理溫家寶四月十一日到十三日訪問日本。這是中國領導人六年半來首次訪問日本,因此引起外界格外關注。 

  國會演講安排獨具匠心 

  文章說,溫家寶在日本的行程安排獨具匠心,體現出三個特點:一是將雙方政治接觸的規格和層面拉得最高,比如會見日本天皇和在日本國會演講;二是在民間交往層面上,將範圍拉得最廣,比如與日本農民見面,並與日本學生一起打棒球等;三是通過視察孔子學院和會見日本思想界人士,凸現此次日本之行的多元性和立體性。這三個特點的背景就是,前幾年中日關係降到最冰點,不但體現在政治層面,更體現在雙方民間的心理陌生和疏遠感方面。但無可置疑,中日關係對雙方而言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兩國關係面臨兩千年來首次“兩強並列”局面之際。此次行程安排既凸現雙方有意發展政治關係的意願,也凸現民間交往對於消除雙方誤解的重要性,更凸現兩國文化接近所帶來的長遠前景。 

  在國際外交舞台上,一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到另一國議會發表演講,均被視為一個很高的外交禮遇。自最近幾年中日關係惡化後,兩國高層往來完全中斷,更談不上到對方國家議會發表演講;就連中國前總理朱鎔基二零零零年訪日和日本前首相小泉二零零一年訪華,也都沒有這樣的安排。因此溫家寶在中日關係剛開始融冰之際,就被安排到日本國會發表演講,從安排上顯示出雙方有意拉高政治規格的意願。 

  安倍能否在美國會演講備受關注 

  文章表示,以此反觀日美關係,人們可以發現,小泉卸任前最後一次訪美,坊間有傳聞顯示小泉本擬到美國國會演講,後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實現,原因之一似乎是日美在歷史觀問題上的分歧。真實情況如何不得而知,但安倍四月底也將訪問美國,安倍屆時能否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自然又一次引起分析家們的關注。由於安倍的美國之行一推再推,因此日美關係在安倍的“全方位外交”中到底佔據什麼樣的位置,也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在這一框架內,安倍四月底是否將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似乎是衡量日美關係的指標之一。 

  溫家寶在日本國會的演講,以及四月底安倍能否在美國國會演講,似乎能從一個側面折射日本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某種平衡關係。 

  中日結構性調適的三個視角 

  文章指出,當然,溫家寶訪日之後,中日關係依然面臨艱難的結構性調適。在這方面,有三個方面的視角也許有必要引起人們的注意: 

  一是就中日雙邊關係本身而言,其間包括中日近年歷史上的種種恩恩怨怨,以及當代的種種戰略衝突和未來的潛在利益互動。 

  二是跳出中日關係本身的範疇,將中日關係置於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智慧發展階段上予以審視,這些人類智慧的發展階段,相當程度上就包含著歐洲智慧。 

  三是將中日的百年恩怨放到近代中日在亞洲中心的互換天平上,更放到最近五百年東西方秩序的互換,以及在這其中,日本和中國作為亞洲現代化的兩個重要國家,既面臨位置和心理調適,同時又面臨思想啟蒙、精神梳理和現代化的艱難過程。 

  上述三個視角中,最重要的當然是中日關係日常的磨合與互動,但同時必須注意的是,切忌由於雙邊關係對彼此日常的磨合與互動,而忽略了這一關係某些深層的因素,亦即上述第二和第三點所需要的視角。 

  文章認為,處理中日關係,只有緊緊抓住上述三個看似不同,其實互有聯繫的視角,才能不因務虛而忽略輕視日常磨合的艱難,也不因日常磨合的艱難而一葉障目,忽略中日關係的深層結構。  


    相關專題: 溫家寳總理訪韓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