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3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望海樓今日發表文章說,盤點年中經濟,外貿順差成了一大話題。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逼近8000億美元,順差為61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近55%,再創歷史新高。
中國出口已連續5年高位增長,勢頭之強勁,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其中,尤令人關注的是貿易順差。繼2005年突破千億美元之後,上半年中國外貿順差仍保持了較大規模。高額順差,使貿易摩擦有所加劇,更增添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也給國內經濟運行和宏觀調控帶來不利影響。
文章說,加入WTO後,中國外貿大進大出,總體是平衡的。外貿順差自去年起大幅增加,從常規因素看,主要是外部需求較旺,加上國際產業轉移升溫,刺激了出口快增;同時,進口替代增強,國際市場原材料上漲也抑制了進口衝動。從特殊因素看,中國步入新一輪經濟增長期,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回升,而消費需求相對滯後的矛盾愈益凸顯,“高投資、低消費”必然不斷加重出口壓力,製造業對出口的依賴度尤甚,產能過剩繼續在強化出口推力、減弱進口吸力。另外,原先的瓶頸部門供應狀況得到緩解,也削弱了進口需求。
文章指出,顯然,外貿順差增大,不是中國新出臺鼓勵出口政策或加大貿易保護限制進口的結果,而是經濟結構內在失衡的結果。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經濟結構失衡的調整,並非旦夕之功,在此過程中難免會面臨貿易失衡的問題,日本、德國直到現在仍然存在巨額貿易順差。對於貿易失衡或貿易摩擦,一方面應高度重視,力促貿易基本平衡,一方面以平常心處之,順差占中國外貿總值比例較小,似可不必太過敏感。
其實,今年中國外貿“高出低進”的格局已有變數,出口增速明顯回落,進口增速有所加快,貿易順差增勢趨緩。據有關機構測算,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使去年下半年至今的出口增速平均放緩約3個百分點,進口加快約0.5個百分點,進口增幅由去年同期低於出口近20個百分點變為僅低近4個百分點。今年外貿發展正步入一個調整期,貿易平衡狀況亦在發生微妙變化,倘若目前的進口增幅不減,下半年外貿順差可能相對趨於縮小。
文章說,國際上有一種聲音認為必須通過人民幣大幅升值來化解貿易失衡問題,相關權威人士指出這是本末倒置。堅持人民幣匯制改革的既定方向,逐步改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解決短期的貿易平衡,而是意在深化對外經濟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改革,為中國參與全球化創造更好的制度條件。日元升值的深刻教訓警示人們:單方面的本幣大幅升值不僅無助于貿易的平衡,還會給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文章認為,中國有相當一部分貿易順差帶有剛性,短期內恐難避開和消除。促進貿易平衡,最根本最有效的路徑是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出口結構,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企業的非價格國際競爭力。此外,亟待穩步調整相關政策措施,包括積極擴大進口,確保外貿的可持續增長和宏觀經濟平穩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