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後小泉時代”過程的福田現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3 10:15:16  


  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題為“‘後小泉時代”過程中的福田現象”的署名評論文章,指出在爭奪“小泉接班人”之戰中,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一直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現在,隨著最大勁敵、前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的宣佈退出競爭,安倍可說是已接近獨佔鰲頭了。除非有意想不到的意外,不然安倍當選自民党總裁,再就任日本首相,可說已經是定局。 

  文章表示,安倍所以在党總裁選舉中一馬當先,一是他出身顯赫政治世家,涉足政壇後便以保守派皇儲的姿態出現;二是小泉破格提拔他當党幹事長、內閣秘書長,又以政府發言人身份,天天上報上電視,當然很快就鶴立雞群;三是小泉的屬意推薦,傳媒的特意吹捧,加上日本政壇的總保守化,在在都給安倍提供了脫穎而出的機會;四是日本高調處理朝鮮導彈“危機”,讓安倍可扮演政治超人的角色,更加強了他出臺的機會。 
  
  但是,安倍的異軍突起,加上他又以“比小泉更小泉”的政治姿態出現,不僅讓日本傳統社會忐忑不安,連執政自民黨內部也有不少人感到擔憂。 
  
  文章稱,日本輿論界批評小泉對內已破壞了自民黨的中庸之道,對外則以鄰為壑使日本孤立于亞洲社會。過去,自民黨可借党總裁的改選,自然產生鐘擺效應來糾正過激的政治偏向,但小泉不僅破壞了自民黨柔軟的結構,還企圖通過欽定繼承人方式,持續推行其戰略混亂的政策,迫使黨內傳統勢力,唯有寄望於“反小泉—非安倍”勢力的顯現,構成一座嶄新的政治防波堤。 

  就在這個背景下,安倍的森派同門,又是官房長官前輩的福田康夫,不由自主地成了安倍的抗衡者、最強的競爭對手。這不是論資排輩之爭,也不是派閥或個人權勢之爭,而是在自民黨迷失總方向情況下出現的“福田現象”。 
   
  文章分析,安倍雖然在眾多民意調查中遙遙領先,同時卻又出現一個奇特現象,就是後面總有一個“非候選人”的競爭者如影隨形,而這個影子就是福田康夫。比如,《產經新聞》5月底公佈的輿論調查結果中,有72%的人表示希望看到安倍與福田公開競爭,形成“安福對決”局面。當時,安倍的支持率是41.7%,而福田則是23.2%,接著才是麻生太郎(4%)和穀垣禎一(1.6%)。
 
  小泉曾明顯暗示,他屬意的接班人全都被收羅進其內閣中,就是內閣秘書長安倍晉三、外長麻生太郎、財長穀垣禎一。但日本傳媒製造的,這次逐鹿中原者的新辭是“麻垣康三”,說明福田康夫不僅介入競爭,而且是對抗整個小泉集團的一匹黑馬。 

  文章認為,需要注意的是,福田沒有公開表明他將出來角逐,而他的名字卻與安倍總是肩並肩出現,說明他才是眾望所歸的人選,非權力集團推崇出來制衡小泉主義的代表人物。 

  福田自動成了安倍的對抗馬,還成為自民黨內“反小泉—非安倍”勢力的共同候選人。這種奇特現象,筆者將它稱之為“福田現象”。福田不僅在國內被推崇,在國際間也聲望日隆,從他近期的出訪中國、最近訪問美國等,這些與日本關係重要的國家,總破格接待等情況來看,國際間早就把他當“後小泉時代”的當然接班人了。 

  福田的崛起,不僅讓小泉不舒服,也讓安倍感到嚴重威脅。具體的問題是,自民黨和森(喜朗)派都可能要面臨內部分裂的危機。福田現象,不僅是“小泉現象”的反動,也是“劇場政治”必須終止的警鐘。 
 
  文章稱,7月21日,態度曖昧的福田終於向其派閥首領、前首相森喜朗正式表明,他將不參加9月的自民党總裁選舉。這讓森喜朗松了一口氣,也讓安倍從此可高枕無憂。為了避免“清和會”(即森派)的分裂,森喜朗曾暗示,安倍應以儒家敬老精神讓位給福田,但安倍卻嗤之以鼻,他唯有轉而求其次,就是讓福田接掌森派會長職位,作為他退出競選的交換條件。 

  但福田始終否認,他曾宣佈要參與競選,而後來又公開表明,他將不會出馬,問題不是福田的立場矛盾,而是自民黨內部派閥政治在起變異。過去,自民党選舉總裁,推舉首相,全依據派閥勢力均衡及其領袖的運籌帷幄;現在,傳統的派閥勢力已經被小泉攪亂,用《朝日新聞》的形容,是“自民黨已被‘半壞’之後”,雖然派閥形態依舊,其運行狀態已大大改變。 

  換言之,小泉仗著森派的一派獨大,不僅自己奪得政權,還要利用森派再搞超派系的安倍新政權。小泉不僅不是消滅自民黨派閥的功勞者,還是它最大的受惠者,原因是小泉以森派會長身份取得政權,之後又讓前首相森喜朗重掌派閥事務,並成為新舊政權的監護人,如今再扶植一個新的安倍政權,前後三名首相都來自森派,這不是派閥政治的擴張又是什麼? 
  
  文章指出,福田及時退出首相寶座之爭,既避免了森派分裂的危機,也讓“反小泉—非安倍”勢力頓時變得群龍無首,間接也就助長了“小泉—安倍”勢力的擴張。 
   
  福田到底為何臨陣退縮的呢?依據福田自己的解釋,一、他已步入70高齡,首相的重任,對他也許不勝負荷;二、他不願因為自己的堅持而變成“國論兩分”;三、他從未表明要參與首相寶座的角逐。 

  其實,這些都僅是他的托辭,一是反映他有穩健不好鬥的性格;二是他原本就不是什麼“鴿派”,更奢談是什麼“親華派”;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擔憂小泉的冒進政策,既已搞壞日中、日韓關係,接著還可能搞壞日美關係,終極會損害到日本的總體利益。福田康夫是個標準的自民黨人,跟他的父親福田赳夫一樣,都是現實主義者,絕非所謂“親華派”或“媚華派”。 
  
  至於福田赳夫在其首相任內,1978年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一事,有人作牽強附會的解釋,稱福田對中日友好有著重大貢獻。簽約是事實,但沒有1972年田中角榮推動中日建交,以及後來田中派的持續努力,中日不可能有那一段的蜜月期。當時,積極推動中日締結友好條約的日方代表,其實是外長園田直,而不是首相福田赳夫。 
  
  文章又說,眾所周知,福田赳夫生前是日本著名的“親台派”首領,而福田派又是自民黨內容納最多“臺灣說客”的派系。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森派,而小泉與安倍,包括福田康夫體內都有親台的政治DNA,這也不是什麼秘密。只是隨著福田康夫的政治閱歷增加,獨立思考能力增強,特別是在他出任第一次小泉內閣官房長官之後,他的政治平衡感已激增,最後不敢苟同於小泉的參拜靖國神社策略,兩人終於分道揚鑣,這也就是今天日本政壇出現“福田現象”的背景。 
  
  福田反對小泉以參拜靖國神社方式突顯日本的民粹主義,但他又跟普通日本人一樣,個人並不排斥靖國神社,而是眼見小泉的參拜已造成“國論兩分”,就是全國的意見對立,才促使他主張以另建非宗教性質的設施來紀念二戰犧牲者。說明他不僅在替小泉打圓場,還希望能因此化解亞洲近鄰諸國給日本施加的壓力。 
  
  到奉祀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參拜,說是為了祈求和平,這簡直是在癡人說夢。但小泉不僅拒絕福田的建議,還堅持年年參拜——即使中國、韓國已經公開宣佈,將不會與這樣的日本首相進行首腦會晤。福田認為,這不僅使日本的亞洲外交陷於孤立,還造成日本的長期得不償失。 
  
  文章稱,由於小泉的執迷不悟,更由於他的堅持對抗,福田唯有退出小泉內閣。他這種是非分明,又能明哲保身姿態,不僅獲得傳統自民黨人的尊敬,還被他們公認是當前抗衡小泉集團,阻止日本與亞洲鄰國關係繼續惡化的最佳人選。 

  但福田本人沒有奪權的野心,更沒有分裂森派的決心,而且眼看朝鮮導彈危機之後,日本極端右翼更是來勢洶洶,而安倍又乘機擴張其勢力,使福田深感他的獲勝機會在下降。既然森派首領森喜朗又一再催促,福田也就只好順水推舟,提早表態他將不參加這次總裁選舉。 

  福田退出競爭,最大的贏家當然是安倍。因為,剛成形的“反小泉—非安倍”勢力,已潰不成軍。雖然,部分自民黨人宣稱要重組制衡力量,但沒有了較有分量的政治人物,幾乎可以說是大勢已去了。而麻生與穀垣,他們出身黨內小派系,參選原本也只是為了政治熱身,對福田的退選也不能獲得額外好處。 

  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福田現象的出現,加上《富田筆記》透露已故裕仁天皇也反對靖國神社供奉甲級戰犯,這使小泉要其繼承人當選之後繼續參拜的計畫遭到了沉重打擊。 

  福田現象的出現雖然是短暫的,但它對日本政壇的影響卻將是長遠的。因為,安倍要當選,要能夠長期執政,就要順應時勢,首先他必須先擺脫小泉的陰影;其次是不得承諾參拜靖國神社;第三則是徹底改變日本“重美輕亞”的對外政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