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綠黨召集人、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張宏林。(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2月21日電(記者 倪鴻祥專訪)台灣綠黨以環保為訴求,成立於1996年,積極參與各項選舉爭取發聲機會。綠黨召集人張宏林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台灣的政治基本上是“恨”的政治,只看到國、民兩黨支持者互相仇恨對方的政黨;國、民兩黨執政時,也看不到有誠意要調整產業政策,落實環保。
張宏林自世新大學廣告研究所畢業後,長年從事保育工作,他曾任荒野保護協會、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秘書長,也曾任“立法院”永續會顧問、綠色和平電台等電台主持人,兩度獲得“文建會”、“行政院”青年公共參與獎。他現在也是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
張宏林比較兩岸環保工作推動。他指出,大陸在都市發展過程中,已將環保納入,反觀台灣在1980年至90年代前後,只強調經濟發展,直到污染、癌症等病痛問題產生,環保意識才崛起。他指出,台灣以前在倡導環保重要,這幾年才轉變成“顯學”,但該怎麼作?還是有價值與認知上的落差,必須討論。
張宏林認為,台灣推動環保的最大問題,在於產業政策偏離。台灣根本沒有工業城的條件,但台灣人憑著了不起的精神,硬把工業發展起來,變成經濟奇蹟,促進經濟文明的發展。
他指出,當未開發或開發中的國家能力普遍提昇後,台灣會比不過大陸、印度這些地大物博、資產能源都有的地方,所以台灣必須好好重新思考產業轉型,不能一方面要人民節能減碳,一方面又通過核准高耗能的產業。
張宏林表示,核能存廢是很重要的環保問題。民進黨為反對而反對,國民黨為經濟發展而要核能,這些論述都太過單薄。核廢料處理、貯存、與安全性都是問題,但台灣現階段也確實無法馬上廢核,政府應誠實的公開、交待相關資訊,並提出如何準備找出符合環保的替代能源,取代核能的時間表。
對於台灣環保意識覺醒較晚的原因,張宏林認為過去政府官員所受的教育,多在學習如何發展經濟,少了環保教育;另方面,也與台灣的政治有關。
張宏林表示,台灣的政治基本上是“恨”的政治。如果去問國民黨支持者為何投票支持?他們多半會說“因為恨民進黨”;去問支持民進黨的人,會說國民黨有多壞;但詢問兩邊的選民是否喜歡自己支持的政黨,又會聳聳肩膀說“還好!”因此他希望台灣能朝向“愛”的政治發展。
對於外界常把綠黨視為泛綠陣營,張宏林表示,老一輩的會有民進黨情結,這是因為國民黨過去太過專權。現在年輕人對民進黨感受不深,純粹就事論事。
張宏林指出,民進黨執政時,雖引進有環保意識的人任公職,但事後發現當權的人,並沒有照民進黨當年創黨價值的概念在執政,因此他對扁執政8年很失望。
對於馬政府執政,張宏年認為,馬政府的“部會閣員”多為博士,理論上涉獵的知識會更多,但從事學術的人,本位主義多半太強。
張宏年表示,民進黨知道生存法則,不管同不同意你,都不會堅持己見,但過去接觸國民黨的經驗,講到最後就是在辯論。如今經歷政黨輪替後,他期待國民黨能有所改變,能有誠意的召集、廣納各方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