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乃辛認為,執政團隊不單指“行政院”,還得加上“立法院”才行。(中評社黃惠玟攝) |
中評社台北7月7日電(記者 黃惠玟專訪)外界推測,馬英九統決定兼任黨主席的主因來自“立法院”,國民黨“立委”蔣乃辛卻認為,馬意在改革國民黨,希望把國民黨改成更能讓人民接受的政黨。蔣乃辛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他更希望馬能著力在立法及行政兩院的溝通,讓政策更貼近民意,在野黨對政策提出質疑和批評時,黨籍“立委”也可以馬上為政策提出辯護,如此施政才能更為順暢。
蔣乃辛1948年生,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曾七連霸台北市議員,今年3月才通過台北市大安區“立委”補選,進入“立法院”。擔任民意代表資歷長達28年。
從地方到中央,他認為,官員在研擬政策時,總是見樹不見林,除非“立委”堅持,否則官員的態度都只在雲端。讓蔣乃辛無法接受的是,政院官員竟然不常與黨籍“立委”溝通政策,除了教育委員會相關官員認識他,“行政院”其他單位官員從未拜訪過他。就算教委會相關的官員也不常為政策事前找他溝通,離譜的是,有不少政策還是他看了報紙才知道的。
蔣乃辛說,最好笑的是,有時聽到民進黨批評時,他還會覺得有道理,直到官員給了資料、說明後,他才了解政策的內容,也才明白民進黨以模糊焦點的方式佔盡執政黨便宜。但當他要為政策提出辯護時,時間往往已經晚了兩天,當然也沒有新聞性,可以想像,在如此惡性循環的情況下,民眾怎麼可能了解政府的作為?
他批評現在的行政首長還是過去官僚體制的作為,也就是習慣多做少說,然而,現在是媒體當道的社會,部會首長怎麼還可以躱在背後,不站出來為政策進行說明?他舉開放陸生入台政策為例,明明“教育部”已經針對民眾疑慮提出因應的策略,但“教育部”就是說不清楚,官員和民眾之間的距離很遠,這也使得民進黨有大作文章,模糊焦點的空間,這樣的政策推動怎麼可能不受到阻礙?
過去,在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時,每每有重大政策或是預算需要議會支持時,馬英九總是習慣帶著官員和黨籍議員面對面溝通,市長和市議員的關係相當親近,也使得市政的推動相當的順暢。然而,這種方式卻在“立法院”見不到,他指出,光是“立法院”國民黨團會議他就很少看到官員出席,怎麼行政官員要黨籍“立委”公開不能反對,連關起門來,也不讓黨籍“立委”好好質詢,這實在是沒有道理!
他強調,所謂的執政團隊,指的不是行政團隊,也不是立法團隊,而是行政和立法加起來的團隊,“立法委員”絕對不會是“行政院”的舉手部隊、橡皮圖章,而是“行政院”提出政策和民眾溝通的橋樑,如果“行政院”不好好和86席黨籍“立委”做溝通,他實在無法想像重大政策的推動怎麼會有好的效率?
現在馬英九決定站在第一線,也就是決定兼任黨主席,他認為,這顯示馬英九了解,即使他任命劉兆玄擔任“行政院長”,不管劉做得好不好,最後負成敗責任的還是馬英九,也就是說,儘管目前是雙首長制,但在國民黨執政後,民眾不能認同馬只管國防、外交及兩岸等事務,而是要馬英九負起全責。
因此,由馬兼任黨主席,這或許是個好的發展方向,不過,這前提必須是馬英九一定要扮演好“總統”的職務,在他看來,馬決定兼任黨主席原因並不在於對“立法院”有“鞭長莫及”的感覺,而在於馬希望對國民黨進行改革,希望透過黨的改革,讓政黨運作更為順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