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石角參與多次災後地理視察,他認為,台灣有太多脆弱的建設,才會讓災難發生。(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台北8月15日電(記者 黃筱筠)這次南台灣重創,地形、地貌完全改觀,台灣地質研究學者、前台大地理系教授張石角表示,政府必須要透過“國土計劃”達到防災的目的。除了工程方法外,還須要非工程方法編列適當預算。他指出,非工程方法指的是遷村,而遷村就是政治問題。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昨日舉辦“氣候變遷,台灣準備好了嗎?”座談會。張石角會中表示,台灣土地受到的攻擊力增加,抵抗力卻有限,最好的做法是淨空危險地區。對於城市來說,遷村容易,但是對於居住山地、務農的居民來說,他們靠農地、山地為生,遷村是非常困難的事,因此這是屬於政治問題。
張石角點出問題,把元凶歸於洪水是無解的答案,必須找出環境脆弱的地方。他指出,這一次災難看出村落、橋樑、道路、通訊、救災都是脆弱的。
張石角表示,這些脆弱的地方就是政府要保全,應該把村落、道路、橋樑等做好維修、建設。他認為,政府應該對症下藥,以日本為例,溪流與山村都不是水土保持的工作,而是地方政府對山坡與橋樑是否做好建設,不應該管老鷹要不要吃小雞,而是應該將小雞保護好,這樣就可減少損失。
張石角也參與多次災後的視察,他認為,每一次災後,政府都急著把預算用完,防災不能是情緒性的,應該要有長期規劃,不能粗製濫造,要復建很簡單,但要“重建”很困難,因重建必須避免再次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