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惟助介紹這件戲服,主人是大陸已故知名崑曲演員俞振飛。(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1月24日電(記者 黃文杰)“說起這件戲服,還有一段感人故事!”在台灣中央大學洪惟助教授導覽下,中評社記者進入館藏萬冊史料文物的戲曲研究室。放眼都是清末民初,年代久遠的手摺及曲譜,還有一件大陸知名崑曲演員俞振飛生前穿過的戲服。因為洪惟助的拜訪,盼能珍藏戲服文物,俞老先生牢記在心,93歲高齡過世,俞家託人跨海送來,文革時代倖存的戲服,指定留給台灣保存,寫下兩岸用心保存崑曲文物的合作典範。
很難想像,台灣有人如此用心維護保存崑曲文物史料,洪惟助解釋,崑曲其實是戲曲之母,所有戲曲養分都是從崑曲而來,至於台灣崑曲,也不完全都是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跟著帶來,崑曲在台灣發展可以追溯更早。
洪惟助教授對崑曲的鑽研,始於1990年代初,1991年“崑曲傳習計劃”的啟動,邀請崑曲一級演員及樂師來台灣教學,10年之間聘請了40餘位傑出師資,讓在大時代下,受忽略的崑曲演員,重新找到舞台,找回失落的感動以及重視。
洪惟助的真誠付出,也感動不少名家,特將保存一生的文物相贈,除了俞振飛、周傳瑛等名人的戲服,還有北方崑曲演員韓世昌夫人,便將飾《牡丹亭》杜麗娘之戲服斗篷相贈。
中大戲曲研究室,收藏不少具有特色的文物,洪惟助老師打開終年恆溫的防潮箱,小心翼翼翻閱手抄本,清乾隆年代的崑曲手摺曲譜,少說都是百年歷史,印章來源是沈月泉所珍藏,許多文物都是世界獨有,更顯得它的珍貴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