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郁琦。(中評社 王宗銘攝) |
中評社台北2月11日電(記者 王宗銘)金門“張王會”在上週四取消後,“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接連請辭,由兩人都是直接涉及張顯耀案的要角,此刻陸續走人,雖然說是時機上的巧合,也留下一些未解的謎團。
張顯耀被指控洩密案去年8月爆發後,王郁琦一貫態度是扛起責任,表示要求張顯耀離職的決定是他建議的,否認是金溥聰交辦。也因此,王郁琦一開始就強調,等檢方偵辦張顯耀結果出來,他一定會對此案負責。但其中有個疑雲是,王、金去年7月下旬交換意見後,為何“調查局”在8月中旬案發後,對外表示主動掌握一些可能證據,並很快在第二天到陸委會要求協助調查,“國安會”指揮的“調查局”角色啟人疑竇,迄今未解。
由於“調查局”當時可能透露案情給媒體記者,傳出定調為“共諜案”,引起軒然大波。因為台灣的兩岸談判代表如果真的這樣做,不僅影響到已簽署協議的正當性,也嚴重傷害兩岸互信。張顯耀案進展因牽涉到馬英九團隊的信任度與王郁琦去留,在去年6月下旬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後,成為王郁琦接下來動向與“張王會”的一個變數。
去年11月北京“張王會”前,由於遲遲未能公佈行程,加上張顯耀案傳出偵辦接近尾聲,可能不起訴,因此有不少人懷疑王郁琦可能為張顯耀案負責去職,而無法成行。或是“張王會”後,王郁琦去職,對兩岸關係造成影響。不過,事後證明,北京“張王會”達成豐碩成果,不受張顯耀案的影響。
不過,從今年1月以來,馬英九政府因為去年11月底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慘敗後,重要“閣員”陸續跳船,現在連馬英九兩岸關係團隊金溥聰與王郁琦也走人。令人驚訝,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但是未來的“張王會”嘎然而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