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明輝。(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4月17日電(記者 倪鴻祥)為台灣經濟把脈,找出活路,突破悶經濟的窘況。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鄭重建議,台灣經濟重新啟航,航向世界的關鍵三步驟,第一步是台灣加入亞投行;第二步是台灣參與海上絲綢之路;第三步是透過福建核心區連結兩岸。
謝明輝表示,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會議在北京落幕。這是APEC會議繼2001年在上海舉辦後,時隔13年再次重回中國大陸。與以不同,大陸展現出大國有所作為的態度,在會議上正式宣佈了“一帶一路”的戰略佈局,積極建構歐亞經濟一體化。未來十年亞洲地區的基礎建設預估有8兆美元之需求,當前頗受國際矚目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即是“一帶一路”基建的主要資金來源。截止昨日(2015年4月15日)為止,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更已增至57個。
謝明輝分析,就台灣來說,“一帶一路”中的“一路”對未來經貿的衝擊最為直接相關。“一路”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古明鄭的海上貿易與閩南文化的海外宣揚有著古今兩相輝映的意韻。此一海路戰略,由核心區福建出發,透過大陸東南沿海各港市,向南通過南海後分為兩條路線,往西經印度洋、西非、北非,延伸至歐洲;往東進入南太平洋。台灣經濟實應藉助“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新揚帆,航向全世界。 與台灣一水之隔的福建,不僅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更在被大陸國務院批准設立自貿區。一直以來,台灣與福建有著“五緣”的優勢,台灣經濟重新啟航,應該積極與福建做連結,為共同打造閩南文化新經濟圈而努力,以開創兩岸雙贏之新局。
謝明輝指出,台灣競爭力論壇始終秉持提升台灣競爭力之使命,作為國家政策的倡議先驅。去(2014)年12月26日“第五屆兩岸競爭力論壇”即率先國內各界針對大陸所提出的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等重大政策進行研討,會中更邀請到中國企業投資協會副會長王洛林、厲以寧、孟曉蘇、王鳳超、劉克崮、方風雷等海峽對岸重量級人士的參與,並引起媒體熱烈討論與高度關注,開啟台灣各界對“一帶一路”戰略之重視。 當台灣周邊的區域,包含:香港、韓國、新加坡等先進經濟體,以及寮國、緬甸等發展中國家,均已成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成員;馬來西亞、越南更加入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而“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完成之時,台灣的國際經貿處境更形艱困,經濟地位更加邊緣化。
他強調,台灣沒有鎖國的本錢,有鑑於此,為能取得先機,台灣應該充分掌握“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機會,積極參與,加速進入區域經濟之整合。 早在2008年,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即已提出形成兩岸自由港的“金廈特區”概念,目的就是希望將金門、廈門、漳州、泉州1400萬人的閩南文化圈整合成一新生圈。今日,透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更可以加速閩南文化新經濟圈的成形。閩南文化新經濟圈的建構,一方面可填補與銜接過去兩岸歷史的缺口;另一方面,更可趕上與融入未來區域經濟的發展中,讓兩岸真正達成共存共榮的境界。
謝明輝說,其中兩岸肉眼可視的金門與廈門,分別代表了台灣與大陸的領頭羊。兩地歷史連結千年以上,風俗習慣十分相近,再加上距離頗近,政治份量亦相同,透過這些優勢,可以讓金門、廈門成為兩岸融合的促發點。金廈連結的一小步,是兩岸發展的一大步。在張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大帆下,航向閩南文化新經濟圈的願景;更可以讓台灣海峽兩岸新經濟圈全新啟航,航向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