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嶺南大學華南及香港歷史研究所主任劉智鵬教授接受中評專訪。(中評社 高映竹攝) |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記者 高映竹)他在一次公開演講上,曾聽幾位老人分享日佔時期的往事,影響深刻。
“那時候只有少數人能吃得飽,吃的太飽竟然撐不住,就到飯店外嘔吐,嘔吐物被一大群人分搶。”
“小時候在九龍城念小學,上課的時候探頭可以看見另外一個球場上每天都有日軍在殺人。”
“在十字路口,就是今天的彌敦道和佐敦道交叉口,日軍圍了一個圈,凡是圈裡的人都被載上一輛不知開往何方的卡車,永遠沒有回來。”
“香港在那一段時期的社會氛圍,民不聊生 生靈塗炭, 那是真的。”香港嶺南大學華南及香港歷史研究所主任劉智鵬教授在接受中評獨家專訪時對記者說道。他說,無論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他的住民都要對這個地方的過去有所理解、掌握,才能更好地生活。歷史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不能被淡忘。
慘絕人寰的日佔歷史
聊起那段的歷史下香港的社會氛圍,劉智鵬主要談到了兩個方面。
第一,分分鐘的恐慌。
在日佔的三年零八個月,人口從初期的150萬劇降到之後的50萬,沒了將近100萬,劉智鵬說,“大部份的人口減少是因為日佔政府想把香港人弄到內地去,這就是所謂的歸鄉政策,從原來的自願到後來的強迫,特別是後期,就是隨便到街上去抓人,一個大卡車就運到碼頭,卡車直接上船出海,開至公海上隨意屠殺,丟棄海中。”
那時候老百姓生活在恐慌之中,特別是一些底層的百姓,每時每刻,生命都會受到威脅。
第二,糧食供應遭遇持續性短缺。
“幾乎沒有白米運到香港”劉智鵬說道,“開始的時候每一個人還能領到六兩四,之後變成一半,再後來到44年的時候,已無配額可領,老百姓只能去黑市買米。”
香港居民經濟能力普遍不好,無法滿足溫飽,只能陷入飢餓之中,生活愈來愈困苦。
在問及在這樣每況愈下的社會氛圍下,是否存在一些所謂的“文娛生活”時,劉智鵬說,那只不過是少數某些利益團體、階層的生活切面,這些人吃得飽穿得暖,還有時間購物娛樂,但他們基本上就是日佔政府官員或者為他們工作的華人;當然,普通老百姓也有賽馬的娛樂,但誰說有了文娛生活就證明大家就都生活愉快呢?”只要看數據,三年零八個月從150萬降至50萬,任何人都看得明白。
日佔歷史被淡忘
“日佔時期三年零八個月的歷史在港英政府的官方的論述中幾乎不存在,”劉智鵬解釋道,“港英政府不願意讓老百姓去回顧、討論這些事情。”
加之可以理解的是,當時經歷過這個時期的人都不願意談起這件令人傷痛的往事,即使家里有經濟條件撐過來的人,他們對日佔時期負面的感情一般也都沒有傳遞給他們的下一代。
“這段時期的相關歷史也沒有被加入教科書中,所以年輕一代很難真正理解體會當時那段時期社會狀況。”劉智鵬說道。
採訪中,一個有趣的小插曲是,劉智鵬強調了香港一群“特立獨行”的少數人,也包括他自己,他說“可能因為自己從事歷史研究的關係,這段歷史給了我強烈的感受,我一直對日本、日貨採取抵抗態度,不開日本車,其他電器能不用就不用日貨,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都不和日本人做生意。”說完他自己也笑。
“香港人民受港英政府的影響,對抗日戰爭這段歷史的記憶正在被淡化。”劉智鵬告訴記者,“港英政府出於種種原因,對這段歷史的處理方法,直接讓戰後出生的幾代沒有在成長過程中瞭解相關歷史,缺少理解。”
與此同時,日本的經濟力量在香港社會上發揮影響。劉智鵬解釋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世界都認為日本會成為下一個新一代世界強國,日本學在當時很熱,香港人民的生活很受影響,因為日資的百貨公司基本上就是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日本人對歷史不道歉 是腦袋出了問題
劉智鵬指出,歷史總有發生的源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必須要回到源頭,瞭解是怎麼發生的才能處理。日本必須對他所侵略過的國家道歉,這是基本底線。這是現在主流看法,沒有爭議。
劉智鵬強調,在沒有道歉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替我們的先輩原諒那些當初對他們造成傷害的人。
“從另一個角度,對待被他侵略過的中國,韓國,朝鮮,日本至今也沒有作出道歉,說明這個國家的腦袋是出了問題的。”劉智鵬說道,“可能他是覺得當初打敗了不服氣,覺得歷史不應該這樣。”
也不是說沒有國家這麼做,例如,德國在二戰結束後真誠地道歉。劉智鵬說,可惜日本直至今日還是沒有道歉,支支吾吾,完全沒有道歉的覺悟,這是需要繼續處理的問題。
“我們國家的強大,使中日關係更趨於緊張,也帶動背後的中美關係,但對於過去的歷史,絕對不能忘了就算,必須有一個處理,歷史不能不處理,必須有一個堂堂正正的說法讓大家都接受!”
劉智鵬提到,今年他的一些講述抗戰歷史的著作非常受歡迎。“說明還是有不少人對這段歷史感興趣,今年是抗日戰爭70周年,很多相關的歷史書籍都趕上今年出版,加起來,從一面空白,慢慢還原成當時的歷史原貌。”
“三年零八個月,社會上有更多的事情都沒有被記載下來編入歷史,我們需要去做的是把他們整理起來,展現在大家眼前。”
劉智鵬說,這個時期的年輕一代哪裡可以想像,若回到當初何以支撐活下去?他們需要明白這是怎樣一段歷史,絕不能說說就忘記。
閱兵不是大國的威脅 是和平的象徵
劉智鵬說,通過這段歷史的教訓可以說明一個道理,今天的我們只有變得強大起來,特別是軍事上強勢起來,中國才能更安全,世界才能和平。
“咱們國家走過100多年悲慘的路,面對列強和日本的侵略可謂淒慘,我們國家今天能夠重新站起來是好事。”
正值中國70周年大閱兵,招來某些政治家說,中國展現軍事實力是對其他周免國家的威脅。對此觀點,劉智鵬認為,“我認為恰恰相反,閱兵傳遞的是一種和平的氣息,至少可以說明中國惹不起呀。”過去的中國正是因為在軍事上的落後才引起了其他國家想要侵略的野心。“今天的我們只能變得更加強大,不能沒有軍事上的強勢,與世界其他國家起碼是同一個水平。”劉智鵬說道。
此外,考慮到日本還是這樣一種狀態,沒有從歷史中得到教訓,不懂如何更其他國家友好相處,危險潛在。
中國閱兵是要讓某些國家看到,這個國家十分強大!
珍惜和平,鑄劍為犁。
還是劉智鵬最希望表達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