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陳建仲: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回顧與展望(2015.4.29)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2 09:50:49


陳建仲(中評社資料圖)
  一、前言:

  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赴北京展開破冰之旅,連胡會啟動國共平台的機制,自此以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為前提,促進兩岸多方位交流的對話平台開始啟動。十年來,平台從國共平台、國共論壇到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做為兩岸黨際交流第一個試點的經貿文化論壇,一度成為兩岸多黨際交流的平台;然而,隨著兩岸情勢的轉變,論壇走過建立互信的草創期、發揮準預備性協商功能的增溫期,官方直接參與交流的高溫期,轉入功能性下降的平原期,當前甚至滑落到國共必須重新摸索的換軌期。

  兩岸客觀情勢都顯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須自我轉型、重新尋求定位;而論壇由盛轉衰、面臨困境的現況,也說明了兩岸糾結待理的政治分歧不僅無法迴避,而是必須認真面對。

  二、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回顧:

  北京當局自1981年訂定“葉九條”對台和平統一政策以來,一直以推動“國共三度和談”做為政策的核心,十四大召開期間,更是以國共和談為主調,向當時的李登輝總統喊話。但2005年真正實現國共兩黨領導人會晤時,並非原始設定的是兩岸執政當局最高領導人的面晤,而是基於反台獨的共同需求,共產黨力邀當時在野的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北京,終於促成兩黨領導人歷史性的會晤。

  由於陳水扁執政第一任期,兩岸關係降至冰點,扁政府修改教科書推動去中國化、推動制憲、公投等涉及台獨法理化的冒進政策,並且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等衝撞式外交,導致兩岸劍拔弩張。北京當局緊急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宣誓不計一切代價遏止台獨的決心;在兩岸瀕臨決裂關頭,連戰適時地展開和平之旅,實現國共兩黨領導人首次會晤,對緩和當時的兩岸氣氛,確實發揮作用。然而,由於民進黨強烈抨擊國共平台是國共兩黨密謀統戰台灣、是要以利益來收買台灣、併吞台灣的平台;對岸也因接待連戰時若干不當的“特殊安排”,導致平台初期充斥政治色彩和統戰氣習。兩黨因此在第三屆將國共論壇改名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選擇經貿議題、吸納非國民黨的企業界及文化界等菁英參與,後期更擴大到跨黨際的交流,來降低它先天帶有的政治體味。

  國民黨在野時期,前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議題集中在兩岸農業合作、陸客觀光、海空直航、學歷認證,為馬英九執政後兩岸海基海協兩會重啟協商奠定了基礎,並迅速獲得成果。從第四屆到第七屆的兩貿經貿論壇,則進一步深化兩岸經貿合作,為兩岸投資架構協議(ECFA)的簽訂,發揮保駕護航的功能。2010年6月ECFA簽署後,緊接召開的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迎來該會歷史性的高峰。大會邀請許榮淑、范振宗等綠營人士,以及新黨、親民黨、統一聯盟、兩岸統合協會等代表與會,形成多黨際、跨藍綠的交流;台灣更派出經濟部次長、經建會副主委、教育部次長、文建會副主委等“特邀貴賓”與會,開啟了兩岸官方先在論壇提出議題、試探水溫、形成初步共識,再由各自帶回行政部門循兩岸正式機制談判的交流模式,這對促進兩岸談判的進展與全方位交流,確實功不可沒。

  然而,民進黨開除了許榮淑與范振宗等人的黨籍,並限制黨內人士參與論壇,實際上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仍侷限在和台灣所謂藍營人士交流的格局。由於陸委會規劃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作為ECFA後續協商的平台,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逐漸由高峰轉弱;更因後來陸續召開的紫金山論壇,海峽論壇、兩岸和平創富論壇、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等,加上已有的博鰲論壇,如同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所言,當時兩岸有二十條溝通管道,使得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重要性下降,甚至淪為第三軌。2012年馬英九總統連任之後,鑑於兩岸和平協議在競選期間提出時,遭遇強大反彈;和平協議胎死腹中,此後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更顯得熱度衰退,重要企業界領導人也不再出席。

  三、兩岸現勢對論壇的挑戰:

  從2008年發佈的“胡六點”可以引伸出北京當局對岸經貿文化論壇平台的基本態度:前題是要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方法是建立政治互信、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目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協商對外事務、最後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因而自第三屆開始,兩岸文化和教育交流一直是北京官方的宣傳重點,尤其是兩岸媒體交流,並以此做為第五屆論壇的主題。顯示北京當局希望在兩岸達成經貿議題合作之後,進一步擴大到交化、教育交流;但由於馬政府面對來自民進黨越來越強大的反對壓力,兩岸文化協議無法推動,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更加顯得“郎有意、妹無心”,始終無法在經貿議題之外有所進展。

  去年3月太陽花運動掀起的學潮顯示,馬政府在推動兩岸交流時,輕忽必要的輿論動員和溝通;欠缺論述能力或者自我放棄論述戰場的國民黨,面對ECFA被抹紅、抹黑,竟然毫無為政策辯論的能力。九合一選舉期間頂新集團“黑心油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所謂“門神說”重創政府形象。柯P結合綠營打擊連勝文,連帶使兩岸交流平台被污名化,所謂兩岸和平紅利財團化、政商勾結化,幾乎已成為媒體最常引述的論點。如今不僅《服貿協議》卡在立法院,《貨貿協議》也難過關,兩岸交流在立法院未通過《兩岸監督條例》前,確定已寸步難行。

  原定去年應在河南鄭州召開的第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因九合一選舉,拖延至今未召開。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雖然肯定論壇應該繼續辦下去,但北京方面希望雙方能就若干政治性議題大原則交換意見,但國民黨仍不希望碰觸,又走回只談經濟議題的原點。國民黨原規畫由榮譽主席吳伯雄率隊,但九合一敗選後,朱立倫成為新任黨主席,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怎麼開?出現新的變數。

  以往,吳伯雄以榮譽主席身份率團代表國民黨出席談壇前,都會請馬主席具體指示任務並代轉訊息;而且代表團在論壇中的意見,也等於是馬政府的意見;但以目前朱立倫和馬政府間的關係,這樣的連結性可能不存在,第十屆論壇要以什麼當基調?雙方顯然還需要協商。 

  去年六月,朱立倫以新北市長接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時,朱在會中向張表示,兩岸交流要發揮同理心,不只要“求同存異”,更要“求同‘尊’異”,對岸應尊重台灣人民的想法、尊重台灣人民的決定。朱立倫也強調兩岸未來簽訂《服貿協議》、《貨貿協議》時,不能只是考慮受益者,也要從受害者的角度去思考,因為受害者失去的是他們的全部。朱立倫在當選黨主席回覆習近平總書記賀函時,再度提及兩岸人民雖同屬中華民族,仍應求同尊異,持續努力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和馬英九在2013年當選黨主席時給習近平的回函相比,馬彰顯的是兩岸的“同”,而朱顯然強調的是兩岸的“異”;更因為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戰終戰七十週年,大陸官民正紅紅火火的全面紀念八年對日抗戰勝利,做為曾經領導抗日戰爭的國民黨,朱立倫如果想和習近平會晤,很難逃避二戰歷史論述。朱夾在台灣選舉壓力和調整好與北京“對口”的論述兩者間,必須審慎出手。

  如果朱立倫打算藉第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之便實現朱習會,問題是國民黨面臨總統及立委二合一選戰的強大壓力,民進黨必定以超高規格檢視朱立倫的大陸行,朱的風險不小。和05年連戰在連胡會時提出的和平五大願景相比,馬英九陸績發表的兩岸關係“十六字葴言”,已經為藍營的兩岸政策定了基調,朱立倫如何能在當前藍營選勢空前低迷下,提出更令北京認同的論述?尤其兩岸經貿議題已難有新的亮點,當選民已清楚表達對兩岸政黨交流平台“利益化”、“財團化”的厭惡時,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應如何調整、翻修,是朱在出訪前必須清楚自我定位的嚴肅課題。

  四、未來展望:

  如前所述,北京當局希望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能從擴大兩岸經貿交流出發,達到促成兩岸全方位交流的目的,以打造兩岸共同命運感、一體感,進而實現結束敵對、和平統一的終極目標;因而在經貿談判時,北京不惜讓利、開路。這種利益釋放的政策初期確實獲得成效,台灣多數民眾也支持。但隨著交流深化,台灣經濟始終未見起色,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掀全球反財團、反全球化風潮下,台灣青年深受影響。更因擅於宣傳的綠營,經常把高失業和低所得,歸罪於兩岸擴大的經貿合作;原本獲高支持度的服貿協議,竟掀動社運與學潮兩大反對浪潮,而頂新集團爆發醜聞如同超級大海嘯,幾乎淹沒了馬政府兩岸政策所有的成果。

  雖然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不涉政治議題,但卻在兩岸交流進入深水區時,面臨民眾對北京統戰敵意不減反增的阻力。正因為先天限制,導致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實際上只能在經貿議題上原地打轉;也導致馬政府面對綠營的反中論述攻擊,處於挨打劣勢。隨著兩岸服貿、貨貿協議的陸續完成,兩岸經貿議題逐步退場,文化和政治議題自然得登場。從而,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未來面臨必須轉軌甚至更名的挑戰。不論明年總統大選藍綠誰能勝出,兩岸黨際交流平台仍具有不容忽視的功能,北京宜對藍營“一中各表”的立場做出更有善意的安排,以爭取“九二共識”在台灣選民心中更能獲得支持。從而如何調整對待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政策,攸關未來兩岸政黨交流能否建立常態化機制。

  五、結論:

  兩岸都不應使兩岸黨際交流平台向下滑落成產、官、學界與政客的大拜拜,更不能把平台視為統戰工具,否則論壇功能必定大打折扣。從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由盛而衰,證明兩岸要跨過深水區,沒有起碼的政治共識或安排當橋樑,是行不通的。北京當局似不宜採取選擇性政黨交流的對策,而台灣不論藍、綠明年誰當家,都必須思考如何處理好兩岸政治協商議題。在條件未成熟前,以九二共識為基點、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為蒭形,規劃更開放的兩岸黨際交流平台,應該是不錯的管道,如此才有可能為兩岸化解政治歧見、實現領導人的歷史性會晤創造條件。

  (陳建仲為陸委會諮詢委員、台北論壇特約研究員。台北論壇提供)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