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12月2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總部設在美國的華盛頓。中國是該組織創始國之一。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大樓。 |
中評社廣州9月19日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84個成員18日晚在此間投票通過增加中國、韓國、墨西哥和土耳其投票權的決議,從而使這4個國家在該組織中擁有更多的發言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天發表一項聲明說,占總投票權90.6%的成員對該組織有關增加上述4國投票權的決議投了支持票。
據新華網消息,根據上述決議,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所占的投票權從2.98%提升至3.72%;韓國從0.77%提升至1.35%;墨西哥從1.21%提升至1.45%;土耳其從0.45%提升至0.55%。
根據該決議提出的一項為期兩年的改革計劃,第一步是增加中國、韓國、墨西哥和土耳其的投票權。同時,決議要求在2007年的年會舉行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將就制訂一個新的投票權規則達成一致,對各成員在該組織中是否擁有足夠的投票權進行評估。此外,有關進一步平衡投票權的新規則的提出時間最遲不得晚於2008年的年會。這被認為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0年來進行的最大規模改革。目前,美國、歐盟和日本因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掌握較多的投票權而起主導作用。
針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改革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16日曾在此間召開的第七十六屆24國集團部長級會議上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目前的投票權改革已經進入關鍵時刻,發達國家應本著靈活務實的態度,為增加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作出實質性的努力。中國呼籲大幅增加基本投票權,並建立使基本投票權在份額總量中占適當比例的固定機制。
人民日報昨日發表了題為《謹慎看待IMF投票權改革》的文章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年會即將在新加坡召開,有關IMF改革的話題引起世界媒體的關注。日前,IMF總裁羅德裏戈•拉托提出IMF“新的中期戰略”,即在快速變化的世界面前,採取適當措施,幫助成員國應對21世紀的全球化挑戰,尤其是全球經濟失衡對金融穩定的挑戰。
二戰以來,以美國為主的國際安全秩序、金融秩序和貿易秩序支配著整個世界,美國在世界格局中處於霸權地位。近年來,美國因“9•11”事件採取的一系列行動使自身陷入更大的安全困境,同時其巨額的經常賬戶赤字也給全球金融帶來了很大壓力。在美國對國際秩序的支配下,國際組織缺乏必要的活力。國際組織既要自我生存,也要幫助各國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迫切需要革新。IMF的改革計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
投票權改革是IMF改革計劃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意在賦予新興經濟體(如中國、韓國、墨西哥等國)更多的投票權,以形成IMF新的治理結構,推動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應該看到,由於既得利益國家的制約,IMF不可能走得太遠。目前,IMF的改革計劃獲得了美國和英國的支持,但大多數歐洲國家並未表態。還應看到,在賦予新興經濟體更多投票權的同時,IMF也要求它們承擔更多的義務。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多少有通過IMF框架來對中國施加壓力、促使人民幣升值的意圖。
客觀地看,由於IMF投票權過度集中在工業化國家,尤其是七大工業國,並且美國擁有對重大事項的否決權,投票權改革實際上對於IMF治理結構影響甚微。與一些按“一國一票”原則運作的國際組織不同,IMF實行的是加權投票制度,即一國在IMF中的份額(主要由其經濟規模決定)越大,它擁有的票數越多。當前,美國投票權占總份額的17.5%,雖然歐洲國家在總體份額中的地位高於美國,但由於重大事項需要85%的票數通過,因此美國實際擁有重大事項的否決權。據透露,此次投票權改革計劃使中國的投票權從2.98%上升至3.7%,墨西哥從1.21%上升至1.45%,韓國從0.77%上升至1.35%,土耳其從0.45%上升至0.55%。據估算,美國的投票權將從17.4%下降至17.1%,仍然擁有對重大事項的否決權。歐洲國家的投票權受到的影響也不大。因此,從本質上說,IMF投票權目前的改革,僅是國際金融秩序朝合理方向邁出的非常小的一步,對合理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的意義非常有限。
1980年4月,中國恢復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資格。在IMF第六次重新評估(1979至1980年)中,中國投票權僅為1.4%;在第七次評估(1981至1983年)中,中國投票權已提高至3%;在第八次評估(1984至1989年)中,中國投票權又下降至2.7%。事實上,投票權由目前的2.98%上調至3.7%,中國在國際金融秩序中的話語權也不會明顯增加。因此,中國應非常謹慎地面對IMF投票權的改革,以及未來世界銀行投票權的改革,既要注重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逐步增加在國際金融秩序中的話語權,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對話、協商與合作中,更重要的任務是促進國際金融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