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廣州11月20日電/面對全球經濟穩步擴張及資產價格飆升所帶來的通脹風險,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出席會議的20國集團(G20)的財金高官們共同發出了加息警告。
“考慮到潛在的通脹壓力,許多G20成員經濟體正在進行的貨幣政策正常化仍需要繼續進行下去。”昨天落幕的第八屆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會後的《聯合公報》中這樣表述。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在過去的兩天中,包括中國財長金人慶、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G20成員的財長和央行行長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的代表,以“建設和維持繁榮”為主題,著重探討了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和發展問題、能源與礦產、佈雷頓森林機構改革等話題。
總體來看,G20高官們對各成員以及世界經濟的前景表示樂觀。在會後的公報中,G20表示:“在連續四年超過長期趨勢增長水平後,世界經濟增長的前景依然較為樂觀。”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表示,按照歷史經驗來看,全球經濟的每個增長週期一般可持續平均8到10年,而本輪的增長週期大概始於2002年,因此,還有可能持續數年。
不過,G20也指出,在未來幾年中,發達工業國家的增長可能稍稍減緩,但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則有望保持強勁增長。
在肯定經濟增長前景的同時,G20也對潛在的風險提出了警告。“超出長期平均水平的經濟增長,已經導致全球剩餘產能下降,加上能源和礦產價格高企,通脹風險有所上升。”
報告指出,要在維持經濟強勁增長的同時較好地控制通脹,各國就必須繼續調整貨幣和財政政策,同時確保適度的匯率彈性和結構改革。報告特別提到,面對潛在的通脹壓力,G20成員經濟體必須繼續推進正在進行的“貨幣政策正常化”。
“這是給一個提示,緊縮的大方向還是要繼續下去,”徐明棋對記者說,他同時表示,相比歷史水平,大多數G20國家目前的利率仍偏低。
專家分析說,資金過剩所引發的全球範圍資產價格上漲,對一般消費品價格已帶來潛在壓力,儘管這種壓力尚未明顯反映出來,但有些G20成員經濟體已有這樣的苗頭。
以美國為例,該國10月份核心CPI同比上升了2.7%,仍然超過了2%的所謂“適宜區間”上限。同時,東亞地區貨幣趨於升值,也可能通過進口等途徑推高美國的通脹壓力,同時,亞洲地區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本身也面臨越來越大的物價上漲壓力。
“美國儘管暫停了連續17次的加息,但並不意味著近期不會恢復加息。如果美元下跌過快,或者是股票市場漲勢過猛,美國不排除會進一步加息。”
據瞭解,1999年,七國集團財長首次提議成立20國集團。1999年12月15日至16日,G20啟動會議在德國柏林召開。G20的成員由19個國家的財政部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組成,包括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國和美國。另外一個成員是歐盟,由歐盟輪值主席國和歐洲央行行長參會。此外,IMF總裁及世界銀行行長也作為特邀代表參會。
G20旨在促進工業化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就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的重要問題開展對話。G20國家擁有全世界90%的國民生產總值、80%的貿易額和三分之二的人口。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及其副手每年會晤一次,每次會後都將發佈《聯合公報》。去年的G20會議在中國河北香河舉行。下屆會議於2007年11月在南非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