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各國對熱錢是心有餘悸。(資料圖片) |
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整個亞洲金融陷入癱瘓。1月22日,亞洲各國央行行長們聚首東京,回顧那場席捲亞洲的金融浩劫時,仍對滾滾熱錢心有餘悸。如今,越來越多的熱錢又開始在亞洲各國間遊走,這再次引起了亞洲各國的高度警惕。
人們正是從1997年的金融危機中得知熱錢的厲害的。這種快進快出的投機資金,進出之間,投機者獲利,但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秩序所造成的破壞,很長時期內難以恢復。泰國對這一點感觸尤其深刻,曼谷現有的大型基礎設施還都是金融危機之前建設的。那場金融風暴使泰國元氣大傷,很多年無力再搞大型建設。
有了之前的教訓,泰國將熱錢視為洪水猛獸。去年年底,由於大量熱錢擁入,泰銖一下升值16%,居亞洲之首,而且還呈加速跡象,嚴重削弱了泰國出口企業的競爭力。對出口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供應的連續性,泰銖升值過大使很多企業和產品失去了海外市場。
出口受阻還影響到泰國整體經濟運行狀況,因為出口在泰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高達60%。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泰國央行連續頒佈了一系列針對熱錢的管制措施:凡是超過2萬美元的外國貨幣流入,都必須將30%資金存放在銀行一年,且無利息,否則罰款10%。此舉引發泰國股市震盪,一夜之間8000億泰銖市值隨風而逝,泰國央行不得不緊急做出部分修正。今年年初,泰國政府又收緊了《外商經營法》,限制外資在電信、媒體和房地產等領域中的控股比例,杜絕海外投資者通過泰國本地人變相提高持股率的現象。
幾番“轟炸”下來,在泰國投資的老外們慌了,他們有的心神不定,有的叫苦連天,有的捶胸頓足、聲稱要堅決撤資。他們批評泰國政府“出爾反爾”,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指責泰國政府“不懂經濟”,與全球化的趨勢背道而馳。看來,這劑“猛藥”對泰國的負面影響也著實不小。
泰國的熱錢衝擊波是近年來全球經濟出現的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現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能夠在各國之間竄來竄去的熱錢?恐怕誰也說不清楚。但是,從像泰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股市風波中,從金價、銅價和許多金屬價格的不斷攀升中,從石油市場的跌宕起伏中,都可以看出熱錢的效用是不容低估的。按照美林公司專家的分析,如果從市場需求來看,石油、黃金、銅這些大宗商品的期貨價格中至少有50%的“水分”,而這50%的“水分”主要是熱錢造成的。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熱錢現象就開始出現。後來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與熱錢有很大關係。雖然亞洲各國此後都吸取了教訓,加強了對熱錢的管理,但是,由於國際金融市場缺少相互協調的機制,熱錢的增量又不斷加速,因此,怎麼管理熱錢,仍然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泰國最近的做法無疑給其他亞洲國家敲響了警鐘。
中國與泰國相比,大小懸殊。但在面對熱錢管理的問題上,卻有許多共同之處。目前,國內股市熱氣騰騰,與熱錢推動不無關係。多番調控不見效果的房地產市場,也有熱錢興風作浪。而在人民幣升值背後,也可以看到熱錢的影子。
亞洲各國的國情不同,管理熱錢的方式也不會完全相同。從泰國的情況看,有幾點經驗和教訓應當吸取。一是對熱錢效應要有充分的估計,要建立起一套監控的體系;二是應逐步採取一些措施來緩解熱錢的衝擊,不要等到熱錢已經造成猛烈衝擊後再下手整治,那樣的話就會帶來更多的負面效應;三是應與亞洲各國金融管理機構加強協調,及時互通信息,掌握熱錢流動的趨向。中國船大調頭更難,對熱錢的管理和控制應儘早下手,否則一旦局勢失控,若要力挽狂瀾,恐怕就沒有泰國那麼容易。(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