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兆清 江蘇南通人 職員
1609年的今天,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觀測月球。
1609年,距離2010年已經401年了。在這四百多年間,人類對於月球的探索由憧憬逐步轉變為現實。當年伽利略用望遠鏡觀測的月球,今天的人們已經能夠與之親密接觸。
20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開啟阿波羅登月計劃,並把宇航員N.A.阿姆斯特朗和E.E.奧爾德林等人成功地送上月球,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的印記。與之相對應的,當年同為超級大國的前蘇聯絲毫不甘落後。他們在1959年向月球發射了月球探測器,於1966年發射了一顆環月軌道衛星。
進入新世紀,日本、歐洲、印度、中國先後開啟了探月的步伐。探月工程是高新尖領域,誰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誰就能獨占世界鰲頭。更有冷戰思維者,把戰爭引向太空,因而對太空的探索就顯得尤為重要。人類移居月球雖然是遙遠的遐想,但卻加快了各國搶占月球的探測步伐,畢竟搶奪的是日後的生存空間。
在中國神話裡,月球叫做“廣寒宮”。在那裡,有玉兔與美麗的嫦娥相伴,有晝夜不停砍桂樹的吳剛,有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惹怒玉帝、被懲罰下凡人間跟隨唐三藏赴西天取經,還有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凄美愛情,都在為今天的中國航天人編織著美好的遐想。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當年的中國航天人,在一窮二白、百廢待舉時付出的辛勞,值得今天的人銘記。
新中國建立後,從“兩彈一星”到“神舟”“嫦娥”,中國的航天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楊利偉成為中華飛天第一人,翟志剛進行了太空行走。在探月工程上,中國開啟了嫦娥探月工程,先後發射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中國航天人的成就一次次凝聚著民族向心力,增強著中華民族的自豪感。中國航天人沒有辜負全國人民的厚望,用一次次成功的發射,讓中國航天工業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古代的中國人,用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引領了世界的潮流。近現代的中國,受制於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科技成就上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401年前的今天,用望遠鏡觀測月球的伽利略,並非中國人,而是歐洲人。落後於世界的中國,曾經面臨弱肉強食的命運,幸虧挺過來了,而且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想想,如果伽利略活在今天,他一定是探月工程領域裡的領頭羊。著迷於月球的他,當年是用望遠鏡觀測地球。如果他今天重回人間,他一定會為各國競相探測月球深感欣慰。今天的月球探測,直接用航天飛機、運載火箭把月球探測器送入太空。
祈盼而今的月球探測,能夠順風順水,不必產生明朝萬戶那樣的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