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昌標 福建建甌 教師
本次台灣五都選舉國民黨以三比二贏得選戰,勝選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有一個主要因素是馬英九兩岸開放政策取得成功。
過去兩年來,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政府開放兩岸政策,有力地推動島內經濟的發展,使得台灣在國際經濟危機的情況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還將近百分之十,創二十年新高。國民人均收入可達一萬九千美元,突破過去十年的障礙;失業率已降到百分之五以下;全年來台的觀光客超過五百四十萬人次,充分顯現景氣已全面復甦,使中產階級普遍受惠;再加政府多項措施濟弱扶傾,也使中低收入者感受到政府施政的成果。由於馬英九開放兩岸政策的成功,使得多數選民積極支持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希望兩岸繼續和平發展。因此,國民黨五都勝選,不僅使馬英九期中考順利過關,也為2010年“總統”大選奠定勝選基礎,更將使台灣未來的政局得以在穩定中求發展。
為了繼續鞏固和發展兩岸和平發展的局面,五都勝選後的國民黨必須認真分析勝選原因,尋找和制定務實有效的政策,繼續推動台灣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乘風破浪,奮勇向前。因此,馬英九當前當務之急是要檢討兩岸“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開放政策,繼續深化兩岸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促進兩岸更加快速穩定地和平發展。
回顧近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道路,雖然崎嶇但是還是非常穩健和成功的,它有利於我們今後制定政策時提供有利的參考。
一、換一種思路,換來一片新天地。
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上任以來,兩岸關係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大力開拓經濟領域的合作,先後經過兩岸兩會簽署14項協議,簽訂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實現了大三通,使兩岸不再對立,讓兩岸人民都能受益,為台海穩定,兩岸和平、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兩岸如果沒有2005年,國民黨連戰主席到大陸與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達成的“五項共同願景”,並將 “五項共同願景”作為國民黨政策綱領作指導,就不敢反對“台獨”,主張回歸“九二共識”,也就不會重啟兩岸會談,兩岸之間全方位交流就不會開始;在經濟方面,就不會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在人員往來方面,就不會實現兩岸“三通”直航,就不會推動兩岸城市交流、政黨交流、高層互訪,推動兩岸媒體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相互了解,就沒有今天的兩岸和平發展局面。
因此,連戰主席領導的國民黨在2005年敢於批評民進黨當局“以對抗、抵制的冷戰思維,致使兩岸關係惡化”,並改變思路 ,勇敢的回大陸之舉奠定了今天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也奠定了馬英九2008年當政的基礎。
今天,兩岸發展不可阻擋,兩岸兩會14項協議的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簽訂,兩岸大三通的實現,使兩岸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更加緊密,人員往來井噴,大陸遊客為台灣帶來了巨大的旅遊收入,為台灣的經濟注入了活力,使台灣順利抵抗了世界金融危機。 歷史事實證明,如果沒有2005年連戰主席的新思路和馬英九2008年5月後的積極推動,就沒有今天的兩岸和平發展新局面。
然而,兩岸關係在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如何進一步發展,受到兩岸政治關係落後的嚴重制約,特別是台灣同胞所希望的台灣國際空間等問題,都有賴於兩岸政治關係的穩定發展。
二、 深化“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才能促進兩岸關係快速穩定發展。
2010年11月19日中評社快評報道,台灣“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日前在一場兩岸新聞報導獎頒獎典禮上表示,在新的國際秩序裡,馬政府的兩岸政策,就是希望重新取回兩岸的主導權。趙建民還強調,台灣如果繼續退縮、保守、“鎖國”下去的話,未來的餅只會更小,假如兩岸關係處理不好,台灣的國際化不可能處理得好。
趙建民的講話表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台灣參與國際化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兩岸關係,台灣就只有原來狹窄的國際空間,甚至會進一步被邊緣化,更沒有新的國際空間。
過去兩年來,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世界衛生大會、參加了一年一度的APEC。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證明,兩岸關係的改善,擴大了彼此的國際空間。針對台灣要參與國際空間的問題,國台辦多次強調,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過雙方務實協商,作出妥善的安排。
因此,兩岸關係的持續改善,是台灣的國際化的關鍵。難怪台灣資深外交家錢復曾精辟指出:“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工作”。錢復對台灣參與和擴大國際空間的見解,十分透徹,應當認真研究參考。
而兩岸關係要持續改善,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離不開兩岸共同的政治互信基礎,因此,深化“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旗幟鮮明地高舉“一個中國”的大旗,發展兩岸關係,才能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基礎,促進兩岸關係穩定快速的發展。
三、政經並進,難易結合,加快開放,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近年來,馬英九的“先經後政”、“先易後難”政策,雖然促進了兩岸關係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贏得了一定的選票,馬英九執政期中考勉強過關。但是回國台灣台北市、新北市在藍營基本盤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藍營候選人在本次選舉中與綠營候選人選戰多次膠作,出現多次危機,主要原因是藍營民眾對馬英九執政小步開放兩岸關係的不滿,不少藍營民眾對馬英九不能夠大膽開放兩岸政策,促進台灣和兩岸關係的發展不滿,因此,不願意表態有關,造成選戰多次膠作,多次危機。
藍營民眾看到馬英九兩岸開放政策的嚴重缺陷,雖然扭轉了兩岸關係原來緊張對立的關係,打開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門,簽訂了一系列兩岸經濟和平發展的重要協議,實現了兩岸大三通,但馬英九在本屆任內所奉行的“不獨、不武、不統”的“三不政策”限制了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在兩岸“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指導下,兩會的多次商談僅僅限制在經濟領域,兩岸政治關係被嚴格限制,縫政必喊停的結果,使兩岸關係的發展象小腳女人走路,緩慢向前,不盡人意。同時也使台灣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作為失去了活力,台灣國際空間的擴大,很難向前發展。馬英九這種沒有堅定的“九二共識”,沒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沒有堅強的政治意志,其結果必然在跟大陸發展經濟時,膽小如鼠,處處小心謹慎,害怕被民進黨抓辮子,扣帽子被罵成“傾中賣國”,因而與大陸交往只談經濟不問政治,結果限制了兩岸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發展。因此,藍營民眾一直不滿,甚至是含淚投票。
如今,五都選後民進黨在反思敗選的原因,多數民進黨人認為民進黨今後的兩岸政策或放寬,民進黨的下一步,期望面對大陸崛起,採取務實的兩岸政策。其中蔡英文已經將參選新北市長的選舉補助款的2/3經費約2000萬元(新台幣,下同)成立智庫,強化民進黨的大陸政策論述,以及提升與大陸直接交往的能量。可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人心所向,不可阻擋,民進黨正在醞釀轉型期望邁過搭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道歷史的列車,向前發展。
要想進一步地發展兩岸關係,繼續主導兩岸政策,馬英九就必須要有大戰略,就必須創新兩岸觀並為之努力,希望馬英九要正視兩岸和平發展的現實,正視大陸崛起的現實,正視中華民族要復興的現實,解除兩岸政治關係落後嚴重制約現實經濟發展的瓶頸,在五都選後,大刀闊斧地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勇敢的突破兩岸不談政治的禁區,為台灣的發展,為兩岸和平發展而努力奮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