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欣展(廣西南寧 學生)
2013年的699萬應屆生中,包括了四川近百所高校湧出的33.85萬畢業生。時值5月,各類考研讀博、校園招聘、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考試基本敲定,截至4月底,全省畢業生的簽約率為61.12%。雖然比上海市高校畢業生總體簽約率44.4%(截至5月10日)的情況要好,但仍有十多萬的高校畢業生,正在迎接名為“無處可去”的畢業典禮。(《成都商報》5月15日)
目前,中國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加之畢業生的逐年增加以及招聘崗位的相應縮減,不少大學生畢業生正處在“無處可去”的尷尬境況。而這種現象在今年顯得尤為突出,應屆畢業生比去年增長了19萬,被網友戲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
大學生就業一直都是一個中國社會尤為關注的問題,相關報道也屢屢見諸各大媒體。先是“事業編制連環局”致500餘大學畢業生受騙,再到今日的四川應屆畢業10萬餘人仍未就業。這些現象,恰恰從側面折射出了我國目前就業形勢緊張的現狀。
由於就業形勢緊張,家長以及畢業生渴望就業,渴望獲得“鐵飯碗”的心情被不法分子利用,才會有今天因為一句“包進銀行工作”的承諾,而致使500餘名家有畢業生的家長們接連上當受騙的情況發生。
當然,“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們“愛子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殊不知其實很多路是需要孩子自己做選擇的。中國目前就業形勢嚴峻,這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事情。所以作為新時代的主人,大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才是解決就業難問題的關鍵。
“鐵飯碗”固然好,但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穩定的工作也不一定是每個人想要追求的生活。黨報近來批判中國當代青年人暮氣重,其實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生存壓力,當代青年人中確實出現了一種與其年齡不相符合的“穩重和成熟”,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當代青年人的一種面對現實環境的無奈心情。以前總以為,十年寒窗能為自己賺得個好前程,可是現實卻是大學生就業依舊很難。
但現狀是現狀,既然我們不能改變現狀,那就應該學會適應。再者說,適當的吃苦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畢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一定非得在“鐵飯碗”這棵大樹上吊死。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轉變自己的就業擇業觀念是幫助大學生快速實現就業的根本途徑。
此外,筆者認為當代青年人應該保持著對生活的激情,對夢想的追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更何況是處於血氣方剛年紀的中國青年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少一分對現實的抱怨、對父母的依賴,多一份努力和拼搏,那麼就業也就不會再是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