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華 (北京 文字工作者)
最近有台媒報道,台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公布親民黨首波區域立委提名人選記者會上自稱是“台灣最勤奮的阿伯”。他還說,如果自己覺得有能力且大家不嫌棄,他願意參加2016年總統選戰。看來,此時的宋楚瑜正在拼命製造“靴子效應”——玩命地製造懸念,玩命地讓台灣各政黨和民眾凝神屏息,諦聽他是否參加台灣此次選舉的“靴子”何時落地,以及落地後發出什麼樣的動靜。
宋楚瑜曾經被譽為台島政壇的“政治精算師”。這是否屬於浪得虛名?儘管不好輕易下結論,但從他的從政經歷看,卻讓人產生名不副實的強烈感覺。謂予不信,請看對其政治生涯產生決定性影響的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臨門一腳送李登輝上台,後又被李登輝一腳踢開。1984年10月,曾任蔣經國秘書,時任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的宋楚瑜在蔣經國過世後的第一個國民黨中常會上,堅決支持推舉李登輝做國民黨代主席,並以當場退席抗議宋美齡等提出的延後推舉國民黨代主席的要求。使李登輝續任國民黨代主席成功,不久他被扶正為國民黨秘書長。就在這位台灣最年輕的“新聞局長”成為台灣史上首任民選省長,且聲勢如日中天之際,卻因“功高震主”被恩將仇報的李登輝卸磨殺驢,借“凍省”之動作將其一腳從台灣政壇的“聚光燈”下踢開。宋楚瑜識人不准導致投錯門庭,蓋咎由自取。
第二件事是單獨參選,造成國民黨分裂和陳水扁上台,險些把台灣拖入戰火。1999年,覬覦“總統”大位已久的宋楚瑜與國民黨決裂,造成連宋之爭,以獨立參選人身份參加200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在形勢一路看好的情況下,卻被李登輝祭出的“興票案“重挫其清廉形象,最後以31萬張票之差敗給陳水扁。在斷送了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成全陳水扁“總統”大夢的同時,也為台獨勢力在台灣的急劇膨脹創造了重要條件。
第三件事國親合併的破局。2005年台灣“立委”選舉親民黨席次大減。2006年“國代”選舉親民黨又大敗,加上下屆“立委”選舉制度改變,導致親民黨泡沫化前景進一步明朗化。在這種背景下,國親兩黨進行了合併的嘗試,但因雙方分歧無法彌合而失敗,而宋楚瑜的要價太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宋楚瑜個人來說,此事使他失去了在台灣政壇發揮重要作用的又一次寶貴機會。
權欲過重而缺少政治抱負,是宋楚瑜仕途屢屢受挫的主因。政治人物投身政治,是以通過取得權力以施展政治抱負改造社會為目的,還是以取得權柄本身為目的?這是政治家和政客的根本區別點。從從宋楚瑜到台灣諸多政治人物來看,大多數屬於後者。這類政治人物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宋江情結”和“母雞情結”並存。《水滸》中的宋江起義,目的是“替天行道”還是費盡心機要為自己和兄弟們“謀一個前程”?從他諸多言行特別是最後接受“招安”中,不難覓其蛛絲馬跡。再說“母雞情結”,台灣現在盛行一句話,叫做“母雞帶小雞”。從最近的情況看來,無論宋楚瑜還是王金平,都未必不受這兩種情結所困擾。為了自己,同時也為了給支持者一個說得過去的交代,特別是為了給陪同自己一路走來的親信們謀一個好的進身之階,於是就拼命通過亮相來刷“存在感”,於是就言不由衷扭捏作態,於是就舍本逐末倒因為果,於是就自抬身價待價而沽,於是就試圖用“關鍵少數”來以小博大……這樣的“政治精算”到底是大手筆還是雕蟲小技?這種“江湖氣”與真正的民主精神是咫尺之遙還是天壤之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