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聖熹 台北 自由業
自大陸改革開放至今不過三十餘年的光景,大陸北中南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四大都市的人均GDP都已經破萬美元,這四大都市加起來人口就超過七千萬人,足足是台灣人口的三倍,尤其是深圳,人均GDP已經直逼兩萬美元的關卡,且每年還以高度的經濟成長率發展,再用不了都久之光景就即將超越台灣的人均GDP,這將對台灣來說是帶有何種訊號呢?是好還是壞呢?
首先從北京說起,北京作為大陸的首都,約兩千萬的人口又是其政治中心,北京當地人看台灣已經不似從前羨慕台灣經濟發展快速及人民富裕,反觀近幾年打著北京台灣街等字號,兩岸合作開發的旅遊區遊客都門可羅雀,近兩年來筆者親自在北京前門大街的台灣街逛了數次,地下的美食街遊客並沒有預期的多,也有些許店鋪沒有開門營業,使身為台灣人的我每回去看看心想這景點到底有沒有進步時總是失望大於期望,是當地人不懂的台灣味還是台灣失去了吸引力這我真不懂。還有在北京百貨公司超市里,許許多多從台灣空運來到大陸的新鮮水果都精緻的擺放在展售架上,價格都比其他本地產的水果高出許多,此時聽到帶著京腔的一群大媽們正討論著說:“台灣水果質量是不錯但這價錢真有那麼值嗎?吃是吃得起但感覺總是沒那回事。”我在一旁本想好好的打量,想說會聽到台灣的好話,結果是憂喜參半,台灣,我們的優勢還依舊是靠經濟取勝嗎?
再來是在上海的經驗,上海作為大陸經濟重心的龍頭重鎮,高樓大廈林立,尤其是浦東陸家嘴的摩天高樓群好比擬N個信義區的規模,當身為台北人的我因台北101還是世界第一高樓時還在默默驕傲時,來自上海的朋友就會說台北就只有這根竹竿聳立著,我們上海浦東不知道有多少個摩天大樓且規模還持續不斷的擴大當中,再想想這也不過是自1992年短短不過二十年所創造的“上海奇蹟”。另一方面每每走進上海的百貨公司里,就算在平常日里人潮永遠都是爆滿狀態沒有所謂淡旺季之分,反觀台北的百貨公司平常日除了中午美食街人潮較多外,各樓層幾乎看不到甚麼顧客,位在的一樓精品店就更不用說了,因此從摩天大廈群的建立再看到百貨公司里的人潮,上海和台北之間的經濟實力消費力用透過自己親眼感受就高下分明了。
最後是位在大陸南方大省的廣州及深圳,這兩座城市基本上就代表著整個廣東省,說到廣東目前作為大陸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其GDP也已經於2007年超越台灣GDP,儘管人均GDP還落後於台灣,但挾著將近一億人口與鄰近港澳的地理環境優勢,整個廣東的經濟實力都不再是改革開放初期,雙手懷抱畫地建廠給台資港資的廣東了。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深圳市,短短三十年從小漁村變躍身成千萬居民的國際大都市,尤其自鄧小平1992年“南巡談話”以來的“深圳速度”就猶如台灣經濟起飛時代所奠定的“台灣經驗”一般,“深圳速度”只能用快快快來形容其經濟的發展,至今這個速度也都還沒有放緩的態勢,依照這速度深圳即將在未來幾年里人均GDP將超越台灣並且逐步拉開差距,現在再回頭看看台灣經濟的狀況,我們也只能仰天長嘆啊!
從上述可以得知,以目前台灣經濟發展的速度,都在不久的將來,人均GDP都會被這幾座千萬人口級的大城市超越過去,對於台灣人來說不能再以過去的眼光看大陸,尤其是以台灣人就是比大陸有錢的姿態看大陸,反之以後台灣可能還會被這些地區的人民用我就是比你有錢的態度來看待,所以台灣人都要調整自我的心態來面對“有錢的大陸及經濟進步的大陸”。雖然經濟上未來可能會落後於大陸某些地區,但我們的軟實力卻是大陸民眾所稱羨的,因此就算失去經濟上的自信,台灣還是有吸引大陸人們的一面,也許這也是當北上廣深經濟上超越台灣時,台灣依舊還是有引以為傲於大陸的一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