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11月25日發表題為《好萊塢在中國的黃金時代即將結束》的署名文章,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傑弗裡·托森在文章中稱,好萊塢制片公司一直在努力面對中國很快會成為世界最大娛樂市場的事實。越來越多的影片與中國財大氣粗的巨頭合拍。中國演員在各類影片中飾演配角。劇本裡隨機穿插對中國文化的讚美。諸如此類的手段有時頗見成效:2015年《速度與激情7》在中國的票房(3.9億美元)比在美國的票房(3.53億美元)還要高。
文章稱,但好萊塢在中國的成功會逐漸遭到中國競爭對手日益猛烈的進攻。中國制片公司日漸崛起,它們拍攝的影片數量急劇上升:2005年,中國大陸有43部國產影片上映,而2014年是308部。好萊塢進口影片只占發行量的10%左右,但到目前為止仍保持了票房排行榜前列的地位。過去六年裡,中國票房排行榜前25位的電影中通常都會包括8到10部外國電影。但即使是這些好萊塢大片的成功也岌岌可危。
這種情境在其他行業一遍遍上演。外國公司在高端市場表現出色,通常是因為它們從一開始就具備卓越的品質、技術或品牌知名度。中國本土競爭對手在中低端市場表現出色,通常著眼於較低的成本、較強的本土化和較快的周轉。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競爭對手不斷成長並穩步提升品質。它們進行再投資,實施收購,開始進軍高端市場。這種策略普遍在各個領域對雄踞中國市場頂端的外國公司造成重創,包括智能手機、互聯網企業、房地產、可再生能源、醫療設備和投資銀行等領域。
文章稱,對好萊塢而言還有另一個威脅:一個龐大的中國創意產業人群的出現正改變影視劇的製作。2009年,中國在校大學生當中約有5%的人學習藝術和設計,其結果是,一大波低薪藝術家、動畫繪制員、視頻遊戲設計師等創意專業人士湧入中國勞動力大軍。
對好萊塢前途的更大阻滯因素可能來自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無可匹敵的強大作用。這三大互聯網巨頭控制著中國智能手機上網量的50%。中國消費者使用它們的應用程序和服務搜索、購物、聊天、玩遊戲、看視頻、預訂出租車、完成各種支付。而這三個現金充裕的公司正在積極進軍影視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