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人民日報》報道,諜戰片成了“香餑餑”,看當今影視:從《暗算》、《潛伏》到《敵營十八年》、《一雙綉花鞋》……你方唱罷我登場。應該承認,如今國產影視諜戰片擁有一批觀眾。導演高群書認為,諜戰片所代表的是這個時代缺失又急需的主流價值觀——信念和堅持陣容強大。不僅如此,諜戰片中明星雲集,剪輯節奏快速閃跳,既有愛情故事,又有槍戰懸疑,對觀眾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可以說,作為一種類型片,諜戰片剛剛開始,前景大好。然而,這一兩年,諜戰片出現了過於“扎堆”的現象,從主題到表現形式都不無雷同,引起了非議。
究其原因,“扎堆”乃表象,原創匱乏是根本。諜戰片的蜂擁而上, 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糖再甜,一味食之,必定倒人胃口。
如今,許多中國影視作品的創作者將自己關在書齋或都市小圈子中,把寫作當成生活本身,僅靠史料檔案加“合理想象”完成劇本寫作。聚焦故紙堆,從老故事裡找題材,或者題材和形式“跟風”,這樣做固然省勁,遺憾的是觀眾看不到“沸騰”的現實生活,創作者亦浪費了自己的才情和手中把握的製作資源。對此,曾有一位老藝術家尖銳地批評“當下創作者偏離現實生活”。
“按照旅鼠的模式來運作的——一同奔向懸崖,大多數墜落下去。”美國影視理論家帕梅拉.道格拉斯所揭示的,正是中外影視的扎堆行為。多種資源湧向同一題材,然後大多數紛紛墜落,只有極少數能夠收得盆鉢滿盈和好口碑,這些教訓應當為中國影視人所記取。
|